計畫名稱:
臺菲(VOTE TWG)國合計畫-馬尼拉隱沒帶與菲律賓斷層之地震與大地測量監測計畫
計畫期程:
2016/10-2019/09
計畫主持人:
饒瑞鈞 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
許雅儒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景國恩 助理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
黃柏壽 研究員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陳柏飛 副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
計畫摘要
馬尼拉隱沒帶連接台灣與菲律賓,它的地震潛能與其可能導致之海嘯與兩個國家人民的生命與財產息息相關。另一方面,縱貫菲律賓群島之菲律賓斷層是世界上延伸最長之陸上橫移斷層之一,研究它的潛移-鎖定斷層行為是了解橫移斷層特性及其地震潛能的主要工作。本計畫將利用寬頻地震網及大地測量的手段來監測馬尼拉隱沒帶及菲律賓斷層之地震活動與其地震潛能。本研究包含五個子計畫。
1.菲律賓呂宋島之地震監測與災害評估。本計畫將於呂宋島佈設寬頻地震網以改善台灣與菲律賓之間區域之地震定位能力。
2. 跨呂宋島中部寬頻線性地震陣列的設置。利用10個寬頻測站的線性陣列來成像呂宋島中部底下上部地函的二維高解析度速度構造。
3.馬尼拉隱沒帶與呂宋島菲律賓斷層之震間變形與地震矩虧損評估。本計畫將蒐集位於呂宋島之GPS資料以發展一個同時考慮島內複雜斷層系統及鄰近隱沒帶系統之模型。
4.應用永久散射體差分干涉法及全球定位系統之觀測以評估雷特島菲律賓斷層之地震潛能。
5.利用大地測量之觀測以評估馬斯巴特菲律賓斷層之地震潛能。菲律賓斷層中段從北到南包含了吉納揚岸斷層、馬斯巴特斷層及雷特斷層。其中,雷特斷層以每年26厘米的速率潛移,然而,吉納揚岸斷層為一鎖定之斷層。中間之馬斯巴特斷層為一潛移-鎖定的轉換帶。研究它的潛移-鎖定斷層行為除了可評估菲律賓斷層地震潛能,它可讓我們了解世界上潛移-鎖定斷層性質轉換之特性。
計畫成果
IES 與 PHIVOLCS 於菲律賓設置之 6 個地震站位置。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與 PHIVOLCS
在呂宋島共設置 6 個地震監測站(圖一),於 2017 年 3 月份進行資料收集與儀器維護。跨呂宋島
中部寬頻線性地震陣列的設置,目前仍在點位調查中。
呂宋地區 GPS 觀測網,紅色圓點為連續觀測站,藍色圓點為定期重測點,點名為淡紅色測站及
淡藍色測點分別為已撤除連續觀測站與遭毀損定期重測點。
GPS速度場與跨菲律賓斷層之速度剖面。綠色箭頭為水平速度場。紅色線為菲律賓之活動斷層。
民都洛島之升軌永久干涉體視衛星速度場及其速度剖面。左側之圓圈為GPS衛星速度場。中、右
兩張圖之藍色圓圈為視衛星速度場,紅線為移動平均值。
中部菲律賓地區的馬斯巴特島和鄰近地區的連續 GPS 觀測站的架設地點。綠色正方形為本研究
所架設的連續 GPS 觀測站點位,黃色正方形為 PHIVOLCS移動站的監測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