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綠色經濟、永續發展與綠色科技人工智慧國際會議」於8月28日至29日在印度東南部安得拉省(Andhra Pradesh)的拉賈赫穆恩德里(Rajahmundry)舉行。本會議獲國科會海外研討會專案經費補助,由臺灣國立中山大學與印度戈達瓦里全球大學(Godavari Global University,GGU)聯合主辦,雙方產、學界人士就人工智慧應用在智慧農業、數位醫療、永續城市及再生能源等議題進行交流,共吸引近200名人員參加。
駐清奈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許書智處長應邀擔任主賓,特遠道前往蒞臨本研討會議開幕活動及致詞,並見證臺灣國立中正大學與印度GGU展開未來校際合作的意向書簽署。許處長在開幕致詞中,指出印度與臺灣在科技領域的合作關係自2007年簽署合作備忘錄後,雙邊學者、研究人員及學生間即透過人員互訪、共同研究、工作坊與會議的交流等,愈趨緊密。今年適逢台印互設代表處30周年,印度與台灣從科技研究、經濟互補到教育文化,已不只是單一領域的合作關係,雙邊貿易額已超過100億美元,目前印度人才居留在臺灣也超過1萬人,未來在總合外交的政策方向,將與印度發展更全面的夥伴關係。
駐印度代表處科技組組長楊龍杰在開幕演講中表示,臺灣和印度雙邊協議科研合作計畫執行迄今,已累積執行145件計畫,過往合作領域以綠能電池技術、生物科技等為主,在2022年合作領域已擴充到人文領域,國科會將持續促進臺灣與印度在新興科技的交流,希望這場會議能為兩國專家開展創造科技創新與促進韌性環境的合作機會。
本研討會的臺灣端召集人,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莊承鑫教授表示,本次會議主要目的在展現臺灣學術界在綠能永續、智慧城市與智慧醫療的先進技術。整體而言,臺灣以創新材料、系統整合及AI增強技術應用在提升社會韌性與全民福祉,透過此會議的交流,臺灣應「以硬帶軟」與印度軟體暨數理人才協力共創AI-empowered 百工百業,未來可以透過國科會提供的雙邊計畫、IIPP計畫,培育AI人才並尋求臺灣與印度的創新創業方案,以臺灣為基地印度為市場進行技術落地。
研討會為期2天,臺灣印度學者不僅進行舉行學術報告交流,並有臺印度雙邊科技合作計畫的科研成果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