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馬薩達圍城再揭祕:現代科技如何重塑歷史視角?

馬薩達(Masada),一座位於以色列死海西岸旁的山頂堡壘,長期以來被視為猶太民族抵抗羅馬帝國壓迫的象徵地標。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近期利用現代考古技術,重新審視這段廣為人知的歷史。研究結果顯示,公元 73 年羅馬軍隊對馬薩達的圍攻可能僅持續數週,而非傳統流傳的數年之久。這項研究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Roman Archaeology》,讓我們得以重新了解馬薩達的歷史細節。

 

科技助力考古:解析羅馬軍事效率

隸屬臺拉維夫大學 Sonia & Marco Nadler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的 Guy Stiebel 博士及其帶領團隊,運用了多項先進技術,包括無人機航拍、遠距感測技術與 3D 數位建模,首次針對馬薩達攻城系統進行量化分析。基於一名羅馬士兵一天能夠搬運的土石的數量來進行可靠估計前提下,我們估計約有六千到八千名士兵參與了馬薩達攻城行動。因此,我們能夠客觀地計算他們建造整個圍城系統需要多久的時間。 羅馬軍隊有著快速建造行動能力。從這些分析結果指出,羅馬對馬薩達的圍城戰可能僅需數週時間即可完成,而非長期消耗戰。

 

探索未解之謎:下一步研究方向

雖然這項研究顯示出羅馬軍隊的高效率攻城方法,但關於馬薩達事件依舊有著許多未解歷史謎團。例如,為何羅馬帝國需要投入大量資來攻下一座具有邊緣地理位置的防禦點? Stiebel 博士表示,這些問題需要投入更多研究心力來得到解答。目前,該團隊已啟動大型計畫,預估收集更多來自馬薩達及其周邊地區的考古數據,藉由結合數位模擬技術來進行分析。在不久的未來,希望能夠全面地揭露馬薩達事件的歷史全貌。


 

資料來源:
https://english.tau.ac.il/research/masada-myth-archaeology

更新日期 : 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