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血揪出白血病風險:新檢測技術挑戰骨髓穿刺
在不久的將來,也許只要抽取一管血,就能提前偵測出白血病(白血球癌)的風險,甚至取代令人畏懼的骨髓穿刺。
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Liran Shlush與Amos Tanay教授,長期研究血液幹細胞與老化之間的關聯。他們發現,40歲以上的人中,約有三分之一的血液幹細胞會累積基因突變,這些變異不僅會增加血癌的機率,還與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這些研究成果近日登於《Nature Medicine》。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突破發表的時間,更是在實驗室遭伊朗飛彈攻擊後僅數日,展現了科學家面對逆境堅毅不屈的精神。
骨髓檢查的痛點,血液檢測帶來新希望
這項研究鎖定「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這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血液疾病。MDS患者的血液幹細胞無法正常分化為成熟血球,導致嚴重貧血,甚至惡化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myeloid leukemia,AML)」,這也是成人最常見的血癌之一。診斷MDS至今主要靠骨髓穿刺:醫師必須用粗針從骨盆抽取骨髓樣本,雖然會打局部麻醉,但患者仍常感到不適甚至疼痛。這樣的檢查方式既侵入、耗時,也讓病人心生畏懼。Shlush與Tanay教授的團隊發現,偶爾從骨髓逸出、進入血液循環的稀有幹細胞,竟然能攜帶完整的疾病訊息。他們透過單細胞基因定序證實,只需簡單的抽血檢體,就能檢測出MDS的早期徵兆,甚至預測未來是否可能演變成血癌。
為何男性更容易得血癌?答案藏在血液幹細胞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流動於血液中的幹細胞不僅能診斷疾病,還能當作「生物時鐘」,反映人體的老化進程。研究發現,男性的這些細胞組成變化比女性來得更早,這可能是男性罹患血癌比例普遍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這一發現不僅提供了性別差異的新解釋,也可能成為未來預防醫學的重要依據。
臨床試驗進行中,應用前景廣闊
目前這項血液檢測已在以色列、美國多個醫療中心展開大規模臨床試驗。科學家相信,這項檢測未來不僅能用來診斷MDS與白血病,也有潛力推廣至更多血液相關疾病,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
從科學到醫療,培育下一代醫師科學家
除了研究,Shlush教授同時也是臨床醫師,並主持魏茲曼研究院新成立的 Miriam and Aaron Gutwirth醫學院。這所醫學院的特色是強調臨床與研究的緊密結合,目標是培養能同時站在醫療第一線、又能推進科研前沿的「醫師科學家」。新學院將於今年十月正式開學,致力於縮短「今天的科學」與「明天的醫療」之間的距離。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