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德國拜耳公司將於以色列特拉維大學3D列印心臟組織上測試新藥

德國製藥巨頭拜耳公司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技轉公司Ramot於日前宣佈雙方簽署合作協議,特拉維夫大學Tal Dvir教授主持的組織工程暨再生醫學實驗室所3D列印出的心臟組織將成為拜耳的藥物篩選平台,以利其新藥開發。

 

Dvir教授在去(2019)年揭露了一項創舉,展示其研究團隊利用革命性3D列印過程製造出的活體迷你心臟,列印材料來自病患的人體組織。該團隊仍持續不懈研究各種列印過程及技術,最終目標是希望有一天能將切片中的一小個人體脂肪組織用人工的方法製作成任何所需的植入物,讓個人化器官或個人化組織的植入成為可能。儘管研究人員預估這個終極目標可能要至少再十年才能實現,但要能成真,器官捐贈可能會走入歷史,移植排斥的問題也可被解決。雖然距離最終目標仍有漫漫長路要走,但3D列印人體組織的技術在現階段已為藥物篩選和試驗帶來福音。作為協議中的一部分,Dvir教授的實驗室和拜耳藥廠在未來幾年將在3D列印出的完整人體心臟做新心臟藥物開發中必行的藥物毒性及療效的測試。

 

雙方在聲明中指出相較於培養皿,在人造心臟組織上測試能實現更快、更便宜也更有效率的篩選。新藥研發涉及繁瑣的過程,候選藥物要經過一連串的測試,包括培養組織測試、實驗動物測試等,重重關卡直到最終在藥房上架。

 

Dvir教授指出培養皿中的細胞以二維的方式排列,而且每一皿僅有一種細胞。相較之下,團隊用3D列印製作出的人體組織與實際的心臟組織更為接近。3D列印出的心臟組織包括心肌、血管以及細胞外基質(以生化、機械和電等方式將不同細胞連接起來的人體組織)。他進一步解釋淘汰培養皿而轉在3D列印的組織上測試可望大幅提升藥物測試,節省寶貴時間和金錢,並生產出更安全且更有效的藥物。本次合作目標是讓拜耳公司在臨床前階段就可在完整的人造列印器官上進行試驗。這次協議只是開始,最終目標是製作出完整的人工心臟,打造一個與這個複雜的器官最接近的模擬物,包括所有不同的腔室、瓣膜、動脈和靜脈,藉以進行更好的毒理篩選。

 

Ramot的執行長Keren Primor Cohen表示Dvir教授的突破性創新是非常被看好的,並表示校方相信此次與拜耳公司的合作將會為新藥的研發和候選藥物的評估帶來支持。此外這也是特拉維夫大學與拜耳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的一步,校方希望合作雙方及最後的用藥病患都能從中受益。為近一步研發更多的應用,Ramot指出其也將同一技術授權給一家名為Matricelf的衍生公司,這家公司為癱瘓病患製作個人化的脊隨植入物,才剛募集到一筆鉅額資金,供其在近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拜耳公司的轉譯科學負責人(Head of Translational Sciences) Eckhard von Keutz表示拜耳對於與特拉維夫大學展開的新合作感到振奮,這將為早期評估候選藥物的安全性和耐受性開啟全新的領域。此外鑑於拜耳公司已有一個全球的合作夥伴網絡,透過本次新專案的合作,拜耳將能擴展其開放創新的活動到以色列這個在生科和醫療科技創新上動能十足的生態圈。

 

資料來源:https://nocamels.com/2020/06/bayer-test-drugs-3d-heart-tissues-tau/#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bayer_heart

更新日期 :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