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拉維夫大學的最新研究首次揭示,禿鷹隨著年齡增長,其移動習慣和社交關係會發生顯著變化,與人類的老化過程頗為相似。研究發現,年輕禿鷹熱愛探索,經常往返於不同的棲息地,並參與群體活動。然而,年老的禿鷹則更傾向於固定在家,行動漸趨穩定。這項追蹤142隻歐亞金禿鷹(Gyps fulvus)的研究結果,已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年輕與年老禿鷹的行為差異
研究表明,禿鷹的移動行為會隨著年齡發生顯著變化:
- 青春期(約5歲):禿鷹開始偏好「家裡蹲」,約有一半的夜晚在固定的棲息地度過,另一半時間則在其他地方。
- 成年期(10歲以上):年老的禿鷹逐漸減少冒險活動,越來越傾向於選擇穩定的棲息地,甚至改變棲息地時也呈現固定模式。
臺拉維夫大學的Spiegel博士解釋:「年老禿鷹的行為與人類相似,更喜歡待在家裡。年輕時,它們熱衷於探索,但隨著年齡增長,逐漸變得更為保守。這種變化可能是因為年齡帶來的精力減退,也可能是它們為了避免冒險而採取的策略,這些策略使它們得以長壽。」
了解行為變化藉以保護禿鷹
禿鷹是以色列的瀕危物種,僅存約200隻,因此保護其生存至關重要。研究團隊利用為期12年的GPS數據追蹤禿鷹的行動,這些數據不僅揭示了禿鷹老化過程中的行為特徵,還為保護措施提供了寶貴信息。
Spiegel博士進一步指出:「禿鷹是高度社交的鳥類,群體行動使它們更易受到大規模中毒事件的威脅。研究發現,如果禿鷹的行動停止或降落在危險區域,我們的追蹤系統會立即發送警報,幫助我們快速採取行動。了解禿鷹的社交範圍有助於減少整群禿鷹因毒物而滅絕的風險。」
禿鷹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角色
禿鷹是生態系統的「清道夫」,以清理動物屍體為主,對防止疾病傳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顯示,禿鷹的滅絕可能導致人類健康危機。例如,印度的一項研究指出,禿鷹的減少直接導致狂犬病的傳播,五年間造成了50萬人的死亡。
未來展望
這項研究不僅豐富了我們對禿鷹行為的認識,也強調了保護禿鷹的重要性。Spiegel博士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進一步優化禿鷹的保護策略,確保這一物種及其生態功能能夠延續下去。」
資料來源:
https://tautrust.org/just-like-us-retired-eagles-like-to-sta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