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on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獨立的系統,能從空氣中生產水,包括在沙漠地區。與目前的空氣製水技術不同,該系統為「冷卻冷凝技術」,該系統基於兩個階段的循環過程:先藉由高濃度生理鹽水吸收空氣中的水分,然後在低於大氣壓的條件下通過冷凝蒸氣以分離水分。與Eran Friedler教授共同開發該技術的David Broday教授表示,除了提高能源效率外,該項新技術還具有其他優勢,因在製作過程中,水還需要進行去污過程,因此我們將水變成了商品,使得水可在世界任何地方生產,而不必依賴存有的液態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到2025年約有13%的世界人口將面臨飲用水不足的問題。確保一般大眾能獲得水和衛生設施為2030年聯合國的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
Friedler教授表示目前的技術只是將進入系統中的所有空氣冷卻以冷凝水分,充當反向空調,但該直接冷卻方法在能源效率上是低效能的,因為系統冷卻約97%的風量(這是不可冷凝的)時浪費了大量的能源需求。然而目前的新技術則只是冷卻從空氣中提取的水分,因而大大減少了生產水所需的能量。該團隊正努力將其解決方案的原型轉變為可商業化產品,針對缺少海水淡化設施的偏遠社區。
Friedler進一步表示,水不僅是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還影響其他重要方面,其中包括個人和社區健康,甚至增強婦女權益。在許多地方,年輕女孩不上學是因為她們必須忙於為家庭供水。即使是成年人,婦女也要花費數小時運水。此外,水資源是當今乾旱地區血腥衝突的重要因素,並且是移民的首要動機之一。在這樣的衝突地區,兒童死於汙水的風險是死於暴力行為的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