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利用科技拯救蜜蜂的六家以色列公司

讓我們想像一下蜜蜂不存在的世界。沒有蜂蜜來增添茶的風味,春天沒有草莓或藍莓,夏天野餐時沒有瓜子或芒果,也不會有杏仁或核桃讓你帶去遠足,更沒有讓人垂涎的酪梨吐司當早餐。

 

身為授粉者,蜜蜂在生態系統中每一個環節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從幫助提供食物及住所的花朵和樹木的生長,到變成人類、昆蟲和動物的營養來源。

 

可惜的是全世界蜜蜂的數量一直在以每年約35%的速度下降。由於蜜蜂在食物網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這樣的比例下降已經危及到世界上大部分的食物供應。事實上,根據世界蜜蜂計畫(World Bee Project)估計,世界上大約75%的農作物或多或少需依賴蜜蜂授粉。

 

乾旱、氣候變化、蟎和過度使用農業化學品等是導致蜂群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時蜜蜂族群也正遭受到一種叫做蜂群崩壞症候群(colony collapse disorder, CCD)的現象而不斷消失。根據美國環保署(EPA)的解釋,當蜂群中的大多數工蜂消失並只留下蜂后、大量食物和一些護理蜂來照顧剩餘的幼蟲和蜂后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這不是在50或100年後才會發生的現象,而是現在正在發生的危機。」以色列Beewise公司的執行長Saar Safra告訴NoCamels:「我們不是在100年後才會失去蜜蜂,而是在幾十年內。」

 

每年的5月20日,全世界都會聚集在一起慶祝「世界蜜蜂日」,讓人們意識到蜜蜂的減少。

 

在這個全球矚目的日子到來之前,科技新聞媒體NoCamels重點介紹了六家以色列公司利用科技、創新和農業專業知識來拯救蜜蜂,並透過它們拯救全球的糧食供應。

 

Beewise

 

Beewise成立於2018年,旨在正面解決蜜蜂族群減少的問題。該公司的機器蜂箱把更現代與完善的蜂箱與人工智慧和即時監測系統相結合,在每個蜂箱中安全地容納24個蜂群。儘管這種由太陽能供電、氣候控制的蜂箱相對於已經有150年歷史的傳統木製蜂箱已經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不過它背後的技術才是更重要的關鍵。

 

「這是真正把電腦軟體做成解藥的方式」Safra說。「在歷史上,我們第一次能夠用軟體來拯救蜜蜂。是的,雖然是機器人進行工作,但拯救蜜蜂的能力來自於可以運行整個程序的軟體」Safra解釋說。

 

除了在每個不同的季節為不同蜜蜂物種提供最佳的自動氣候環境控制外,Beewise的解方還會進行自動採蜜、蟲害控制和即時更新狀態到雲端資料庫。

 

這家位於Galilee的新創公司最近在C輪募資獲得8,000萬美元,使他們募資總額達到1.2億美元。他們有「500多台設備在野外,目標是在年底前達到1000台」Safra說。

 

「從我們的設備中只有觀察到小於8%的蜂群崩潰現象,相較之下,產業界的崩潰比率為35%。因此,如果世界上所有1億個蜂群都在我們的設備中,我們每年將只會損失800萬個,代表這個方法是有永續性的。」當其他公司的目標是增加收入時,Beewise同時從營收和ESG永續經營(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的角度來衡量他們的影響。

 

「今天我們每賺一分錢,就能拯救兩隻蜜蜂,這個比例是我們可以計算出來的」Safra說。「而我們想改善這個這個關鍵績效指標(KPI)來達到每一分錢可以拯救到2.1、2.5甚至3隻蜜蜂」。

 

ToBe

 

ToBe正在設法解決造成蜜蜂數量減少的最大敵人之一:蜂蟹蟎。蜂蟹蟎是成年蜜蜂身上的小型外寄生蟲,會導致蜜蜂畸形、衰弱跟傳播病毒。如果不加以治療,它很可能會在蜂群被侵擾的三到四年內殺死蜂巢內95%以上的密蜂。蜂蟹蟎繁殖迅速並且極難發現,處理它們的費用高昂又很難在不削弱蜂群的情況下進行治療。

 

Hivemaster是ToBe公司設計的自動抗蜂蟹蟎裝置,它的出現是為了在蜂群受到損害之前解決這個問題。Hivemaster常年向蜂箱內釋放精準劑量的殺蟎劑,在不損害蜂群或蜂蜜質量的情況下擺脫蜂蟹蟎。

 

除了解決蜂蟹蟎問題,太陽能供電的Hivemaster將每個蜂巢變成一個「智慧蜂巢」,在雲端系統上即時更新蜂群的健康情況,使養蜂人能夠對他們的蜜蜂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ToBe由Avi Ben Shimon博士於2018年創立,已籌集230萬美元的資金。

 

Bumblebee AI

 

使用蜜蜂授粉的其中一個大問題是它們並非在最有效或永續的方式下受到運用。當蜜蜂們被非自然的方式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一個地方時,不同的氣候和環境造成了蜜蜂不能充分發揮其潛力的狀況。這導致了蜜蜂變得不健康和降低作物的產量。

 

Bumblebee AI正在使用一種資料驅動的人工授粉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方式能夠在完全不使用蜜蜂的情況下讓作物進行授粉。

 

「每隻蜜蜂都有它的偏好,例如不同的味道或是不同的口味,它們幫每個農作物授粉的方式也都不一樣」Bumblebee AI的執行長Thai Sade向媒體分享,「要管理它們真的相當困難。雖然你可以把它們放在蜂箱或盒子裡,操控和運輸他們,但它們並不是最好的授粉者。」

「高死亡率和蜜蜂為什麼會消失的原因,是因為過度密集使用它們來進行商業授粉......即使蜜蜂們很健康而且沒有消失,它們也不是最佳的授粉者。我們得到的食物正在變少,產量變得更低。」

 

Bumblebee AI的解決方案分為兩個主要部分。人工智慧部分是用來預測正確授粉時間的演算法,硬體部分則是進行授粉的人工機械或機電應用。

 

「我們有幾種不同類型的機器」Sade說。「一種是靜電技術,收集花粉並使用交叉授粉的機制進行授粉。另一種是半自動的機器人,有兩隻機械手臂,發出嗡嗡聲振動植物並觸發花粉釋放授粉機制。這兩種做法都模仿了昆蟲的自然授粉過程」。

 

該公司成立於2019年,他們的解決方案產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成果。「產量維持在30-100%之間甚至更高,包含更多的產量與更高的水果品質」Sade說。

 

「目前我們開始提供藍莓與酪梨的授粉服務」Sade說。「我們在以色列製造『解決方案』,而主要輸出至拉丁美洲、墨西哥農村、智利和哥倫比亞進行銷售,這會是我們未來兩年的重點區域。拉丁美洲,然後是往美國、澳大利亞和其他地區銷售不同的產品,這就是我們目前的藍圖。」

 

BioBee

 

Biobee生物系統公司是一家綜合蟲害管理公司,1983年成立於以色列北部的Sde Eliyahu集體農場。

 

雖然從短期的效益來看,農民使用殺蟲劑來處理蟲害是快又便宜的方式,但這種做法是導致蜜蜂數量減少和破壞自然授粉過程的主要原因之一。

 

BioBee希望透過自然且符合生物學的綜合蟲害管理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具體的貢獻是成為領導世界的捕植蟎(Phytoseiulus persimilis,又稱植綏蟎)生產商,這種捕植蟎是對葉蟎危害最有效的天然捕食者。除了其他蟲害管理方案外,該公司還提供自然授粉和地中海果實蠅控制等服務。

 

BioBee大量生產蜘蛛、蒼蠅和蜂等害蟲的天敵,並且往全球50多個國家銷售。2016年,BioBee向俄羅斯輸出了5億隻捕食性昆蟲以對抗蟲害。2015年,該公司向哥倫比亞發送了6億隻捕植蟎以處理破壞當地農作物的蟎蟲。

 

據該公司稱,這些產品讓殺蟲劑的使用減少了75-80%,幫助了穩定全球各地蜜蜂的族群。

 

在授粉方面,BioBee也徹底改變了農業常規。傳統上,農民喜歡使用蜜蜂授粉,因為他們可以順便生產蜂蜜來給予農民額外的好處,但BioBee鼓勵並大量生產熊蜂。

 

據該公司稱,熊蜂比蜜蜂要耐用得多,因為它們可以在更惡劣的天氣條件下工作,而且授粉速度比蜜蜂快4倍。更大的體型和毛茸茸的身體也給熊蜂帶來了優勢,還有「嗡嗡」的授粉聲會使植物搖晃,對番茄等農作物產生了更好的效果。

 

BeeHero

 

BeeHero是一家總部設在加州,由以色列人創立的公司,利用軟體(人工智慧)與硬體(蜂箱)相結合,創造了一個「智慧蜂箱」,以監測蜜蜂的健康來達到最佳成果。

 

據該公司表示,每個智慧蜂箱包含9個感測器來監測30種不同的健康指標,同時透過BeeHero的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數百種不同的情況。除了能即時更新以幫助養蜂人能及早發現問題(如蟎蟲侵襲或蜜蜂健康情況下降)之外,智慧蜂箱系統還可以透過更有效的授粉過程幫助作物增加30%的產量。

 

根據BeeHero的研究,由於全球食品供應需求的增加以及蜂群數量的快速減少,杏仁對蜜蜂授粉的需求可能將於2023年面臨供不應求的情況。BeeHero的先進數據分析技術正根據樹木密度、年齡、當地氣候條件等因素,更精確地計算出杏仁的最佳授粉策略,這可以讓相同數量的蜜蜂得以覆蓋更多的土地面積,以幫助減緩授粉效率下降的問題。

 

BeeHero由執行長 Omer Davidi、安全長 Michal Roizman、營運長 Itai Kanot和科技長 Yuval Regev於2017 年創立,總共募資2,400萬美元,包括2021年10月A輪的1,900萬美元。

 

Bee-io

 

Bee-io Honey是名單上的公司中最新的一家,其目標在於解決昂貴、非生態友好的採蜜方式。這家位於以色列Rehovot的新創公司成立於2021年,目標是要讓蜜蜂自由!

 

就像授粉一樣,蜂蜜也受到了蜂群減少的影響,甚至還導致了蜂蜜減產的狀況。蜜蜂有同時為農民創造兩種利潤的潛力:透過為作物授粉與製造蜂蜜;而大家都想利用蜜蜂的這個特性。問題是在現有的2萬種蜜蜂中只有7種能製造蜂蜜,而這導致它們被過度使用甚至受到虐待。

 

「我們需要在世界各地擁有數百萬個蜂箱,以便每年製造200萬噸蜂蜜」,Bee-io的執行長Ofir Dvash表示,「當我們吃蜂蜜時,我們是從蜜蜂那裡獲取它們過冬的食物。每個蜂巢每年大約製造35公斤的蜂蜜,所以這對人類來說不是個有效率的消費過程,對蜜蜂來說也毫無效率可言。」

 

隨著消費者的需求不斷上升,全球蜂蜜市場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144億美元之多,不斷減少的蜂群將很難提供充足的蜂蜜。

 

「我們能夠利用發酵的過程,在裝置中生產蜜蜂蛋白」,Dvash說,「

利用一些具有特殊氣味的微生物,我們能夠改造這些微生物,使微生物產生與蜜蜂製造的蛋白質完全相同的特殊蛋白質,但不需要蜜蜂。」

 

雖然許多人可能會對於選擇實驗室製造的蜂蜜而不是天然蜂蜜抱持著懷疑態度,但實際上除了價格更便宜和更方便的可得性之外還有著許多好處。

 

「實驗室製造的蜂蜜化學結構和分子幾乎與天然的蜂蜜相同」Dvash與媒體分享,「因為我們能夠選擇不同的植物和花朵來製作蜂蜜,我們能夠在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抗生素和肉毒桿菌以及對我們有害的物質的情況下製作蜂蜜,因此我們的蜂蜜擁有幾乎和天然蜂蜜相同的好品質,並且可以競爭掉許多在超市中會購買的到的天然劣質蜂蜜。」

 

Bee-io在第一輪募資中從私人投資者獲得250萬美元,並且已經在美國申請了六項專利。「我們希望在未來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可以在美國建立一個設施和生產基地」,Dvash說。

 

資料來源:

https://nocamels.com/2022/05/bee-tech-world-startups/

更新日期 :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