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重寫 “所羅門王礦山” 的敘事

重寫所羅門王礦山的敘事

 

臺拉維夫大學的研究推翻有關古代銅污染的迷思

 

臺拉維夫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推翻了之前的觀點,認為位於今日以色列南方Timna Valley,所謂的「所羅門王礦山」,不僅對古代銅業工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還對現代生活在該遺址附近的居民健康構成了風險。

 

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Timna Valley的銅礦遺址進行了地質化學調查。Timna Valley遺址可追溯到公元前10世紀,即猶太聖經中大衛王和所羅門王的時代。他們發現,銅生產造成的污染非常低,且影響範圍很小,並不對過去或現代的居民造成健康威脅。此外,臺拉維夫大學的考古學家回顧了以往的研究,並未發現古代銅業對地球造成汙染的證據。

 

這項研究由臺拉維夫大學人文學院的考古學與古代近東文化系的Erez Ben-Yosef教授主持,論文發表在《自然》旗下的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by Nature)》。

 

古代銅礦真的造成污染?

 

Ben-Yosef教授表示:在考察Timna Valley兩個主要銅生產遺址後發現,一個來自鐵器時代(相當於所羅門王時期),另一個則比它早約1,500年。研究人員進行了大範圍的研究,採取了數百個土壤樣本進行化學分析,並製作了該地區重金屬分布的高解析地圖。他們發現Timna Valley銅礦的污染非常低,並且只集中在古代冶煉爐的位置。例如,冶煉爐周圍幾公尺處的鉛濃度(銅業污染的主要成分)已降到低於200ppm,對比美國環保局的標準,1,200ppm對工人是安全的;對兒童來說,200ppm也算安全。

 

研究人員指出,這項新研究與1990年代以來的多篇論文相矛盾,這些文章曾說古代銅業造成汙染。他們證明了這一點並不成立。該地的污染非常局限,只有直接在爐邊工作的人才會吸入有毒煙霧,而離爐子稍微遠一些的土壤完全是安全的。此外,他們發現銅和鉛的分佈與冶煉爐渣有關,這進一步表明這些金屬被「困」在爐渣中,沒有進一步滲入土壤或影響植物或人類。這項發現與約旦Wadi Faynan地區最近的幾項研究結果一致,該地區也顯示污染程度很低。Timna Valley和Wadi Faynan是理想的研究場所,因為它們未受到現代開採影響,且乾燥的氣候保證土壤中的金屬不會被沖走。在Wadi Faynan,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Yigal Erel教授主持的團隊檢查了36具當時生活在礦區的人骨,結果只有三具骨骼顯示有污染跡象,其他都完全乾淨。在Timna Valley的發現也相似。除了化學調查外,研究人員還回顧了現有文獻,指出許多有關古代全球污染的假設缺乏可靠證據。

 

澄清紀錄:不同於原先的想像

 

參與本次研究的Omri Yagel博士認為:1990年代曾傾向將古代銅的生產視為工業污染的首度出現,這類說法雖然吸引的許多關注,但卻不必要地將現代的污染問題投射到過去。此外,研究文獻普遍使用「污染」一詞來描述任何古代冶金活動的遺留痕跡,這種用法可能導致誤解,使人誤以為金屬工業自誕生之初便對人類有害,然而這並不正確。即使後來金屬生產規模擴大,並成為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並不是所有金屬都像有毒的鉛工業一樣,造成全球污染。1990年代曾有一項研究主張,格陵蘭冰層中的銅痕跡來自Timna Valley等遺址,然而這一說法至今未被其他後續研究證實。因此,現代研究氣候變遷的學者應更謹慎做出結論。我們可以將地表殘留的某些冶煉渣視為污染,但不應將這些局部廢料與大範圍的環境污染混為一談。

 

 

[編注]本文重點在於Timna Valley銅礦遺址的研究。文中提及該銅礦的年代與猶太聖經所述的所羅門王時代相符,並不表示該銅礦與所羅門王有直接關係,也與「所羅門是否為歷史人物」無關。

 

資料來源:

https://english.tau.ac.il/research/king-solomons-mines-pollution

 

更新日期 :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