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美以高科技新創收購交易越趨強勁的現象將持續成長

打響「創新之國」名號的以色列,也是眾所皆知的全球創新中心。包括蘋果、思科、臉書、英特爾、微軟、默克等知名跨國企業都在此設立研發中心。這些公司通常藉由收購以色列新創公司在以色列設立機構,爾後發展成有數千員工的全方位技術中心。以色列的高科生態圈除了適合新創成立再賣給美國大型收購方的環境,運作方式也與美國的創投相吻合,創投大多期望在五至六年內出場來為其有限合夥人提供投資報酬。就美以高科交易而言,絕大多數出場規模在市場上居於中間大小(估值不到2億美元)。

 

Gaurav Bhasin和Itay Sagie運用Crunchbase的數據分析過去三年來(2017年年中至2020年年中)美國公司收購以色列公司的交易案。有鑒於分析著重在高科產業的收購,因此非高科產業的收購數據(例如服務業、製藥、製造業、重工業、油氣產業、食品業等)則不予列入。此外若高科交易涉及槓桿收購、人才收購或合併的話亦不在本文分析的範圍,以下是幾項值得著墨的發現。

 

去(2019)年一年內的美以收購案比三年前成長約30%,從16案成長至27案。這樣的結果並不令人意外,有鑒於美國科技公司已意識到以色列科技新創可帶來的巨大產品價值,幫其補足產品藍圖中的缺空,由此也可預期美國買方收購以色列新創的現象將會持續。以色列人口約900萬,整體潛在市場(Total Addressable Market, TAM)較小,使得以色列新創公司在成立之初即放眼全球,為全球市場打造產品,也正是這一點吸引到想要賣向全球的美國收購方。

 

此外以色列高科技人才的素質非常高,這些專業人才除了畢業於以色列最優質的理工名校外,例如Technion、Weizmann Institute、Hebrew University,也曾服役於軍中的工程或高級情報單位。種種因素使得以色列的高科人才不但在技術上能高度創新之外,同時具有很強的領導力,也具備曾在大公司工作的經驗。再者,以色列類似於美國矽谷有著鼓勵創業的文化,同時也有大量的創投資金幫助創業家。

 

從數據來看,美以跨境科技收購主要看中的是人工智慧、資安、軟體及服務和大數據。雖然這些領域或有所重疊,但明顯的趨勢是企業級軟體及服務技術的收購,以及人工智慧方面的收購將持續在未來的交易中扮演關鍵角色。

 

以色列估值超過10億美金的獨角獸公司數量正在增加,目前已有超過30家獨角獸公司是由以色列人創立,例如Wix、Monday.com、WalkMe、TripActions及Cybereason等公司。然而超過90%美以併購案的以方估值都在2億美元以下,包括微軟最新收購CyberX的交易據悉也不到2億美元。中階價格的併購如果執行得當,是為買賣雙方創造最大化價值的好機會。以色列新創的科技、高品質工程和估值驅使高倍數出場價格的結果,讓投資以色列高科的創投獲得很好的投資報酬。相對於收購矽谷的新創,以色列新創的價格對於美國買方來說更具吸引力。

 

美國公司充分利用以色列獨特的市場收購優勢不因COVID-19疫情停擺,這些出場交易通常是經過創業家、其利益相關者所精心籌策的。美以跨國收購在目前時局仍突破重圍持續增加,待一切盡快恢復「正常」後,可預見這樣的趨勢將更進一步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alcalistech.com/ctech/articles/0,7340,L-3837402,00.html

 

更新日期 : 20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