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研究針對「衰弱症」(Frailty) 進行了大規模的基因分析,利用來自芬蘭的 FinnGen資料庫(50 多萬人)計算醫院衰弱風險分數(HFRS),再用英國的 UK Biobank(40 多萬人)做驗證與合併分析,還特別做了排除失智症的版本,確保結果穩健。研究團隊同時整合了基因表現、剪接、蛋白質濃度等資料,找出可能直接影響衰弱的基因。最後發現了 53 個與衰弱顯著相關的基因變異,其中 45 個是全新的,包含CHST9、ILRUN、KHK、MET、APOE、CGREF1、PPP6C 等,而且其中幾個基因對應的血漿蛋白濃度也和衰弱分數有關。分析顯示,這些基因多半活躍在大腦相關細胞,牽涉到神經功能、細胞黏附以及脂質代謝等路徑,多基因風險分數還能用來預測早期衰弱、死亡風險和住院次數,就算去掉失智症的影響結果具有一樣的趨勢。總結來說,這項研究找出了許多新的衰弱相關基因,凸顯免疫發炎和神經系統在衰弱發展中的關鍵角色,為早期風險評估與介入提供遺傳學的依據。此項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老化》(Nature Aging,5:1589-1600,2025)期刊,為虛弱症的發病機制提供了新的生物學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