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立陶宛科學學院特別表彰院士化學家Eugenijus Norkus教授

兩度獲得立陶宛科學獎的得主、立陶宛物理科學與技術中心(FTMC)催化學研究所的Eugenijus Norkus教授,因其對化學領域的卓越貢獻,於48日的立陶宛科學學院(Lietuvos Mokslų AkademijaLMA) # 年度大會及選舉會議中,榮獲LMA主席團表彰、LMA紀念獎章及Theodor Grotthuss紀念獎章。

在獲獎後的致詞中,Eugenijus Norkus教授首先感謝了他的家人。他提到,科學家的工作並非朝九晚五的典型工作,經常需要長時間工作且經常工作到深夜,家人對此給予了無比的耐心,他對此深感感激。他也表示感謝自己的父母,並謙虛地引用了已故的Kazys Daukšas教授曾經說過的話:“只有那些缺乏想像力的人,才會選擇父母的職業。”教授的兒女也跟隨父母腳步,成為化學家。

Eugenijus Norkus教授自1978年從維爾紐斯大學畢業後,便活躍於科學研究領域,至今已有近50年。他最初於當時的化學與化學技術研究所工作(該所後來更名為化學研究所)。隨著2010年三個研究所的合併,該所轉型為物理科學與技術中心(FTMC)。自2005年起,他一直擔任催化學研究所主任,並於去年卸任。

新聞來源: CENTER FOR PHYS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FTMC)


#: 立陶宛的科學發展歷經多次波動。自1579年維爾紐斯大學成立以來,立陶宛的科學逐步發展,並吸引了眾多來自歐洲的學者。然而,由於戰爭等歷史因素,科學進程屢屢受阻。1832年,沙俄政府關閉了維爾紐斯大學,立陶宛陷入沒有高等教育機構的困境。直到1907年,立陶宛科學協會的成立,以及1920年維爾紐斯大學的重開,才使科學進入復興時期。

1941年,立陶宛科學學院(LMA)成立,肩負起推動國家科學發展的重要使命。儘管受到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該學院在戰後迅速發展,特別是在物理學、數學及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1989年,立陶宛科學學院宣布脫離蘇聯科學學院,並進入改革期,並於1991年確立了與國家的關係。

如今,立陶宛科學學院在各大學術機構及高科技產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並持續引領著國家的學術發展。

資料來源 : Lithuanian Academy of Sciences (Lietuvos Mokslų AkademijaLMA)

相關連結

新聞連結
更新日期 : 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