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瑞典學者揭露預測失智症的血液生物標記物

評估六種血液生物標記物以預測社區老年人阿茲海默症(AD )及全因失智症發生風險中的效能。這項研究由瑞典卡羅琳斯卡學院老齡研究中心 (Aging Research Center of Karolinska Institutet) 領導,與SciLifeLab 和 KTH 皇家理工學院 (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合作,分析來自超過 2,100 名年滿 60 歲以上社區居民的血液樣本。研究結果顯示,這些生物標記物能在無認知症狀的情況下,預測未來十年內罹患癡呆症的風險。 作者評估 2,148 名瑞典高齡者,追蹤長達 16 年,分析 Aβ42/Aβ40 比值、磷酸化 tau 蛋白( p-tau181 、 p-tau217 )、總 tau 蛋白( t-tau )、神經絲輕鏈 (NfL )及膠質纖維酸性蛋白( GFAP )。結果 顯示, p-tau181 、 p-tau217 、 NfL 與 GFAP 濃度水平較高者,未來罹患阿茲海默症及全因失智症的風險顯著上升。另外,只用單一生物標記預測10年內失智症的表現良好( AUC 範圍 70.9-82.6),具高陰性預測值 (NPV >90% ),但陽性預測值( PPV )相對較低。然而 p-tau217 與 NfL 或 GFAP 結合使用可提升預測力,使 PPV 最高達 43% 。本研究指出,血液生物標記具有排除未來失智風險的潛力,但若作為篩檢工具,仍需結合其他生物標記或臨床指標來提升其預測準確性。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頂尖自然醫學 期刊 Nature Medicine。

相關連結

資料來源
更新日期 : 202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