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112年度本會千里馬計畫學員赴雪梨大學研習心得分享

 
 
千里馬計畫赴雪梨大學研習心得
 
  雖然因為疫情緣故,我未能在韓國繼續攻讀博士,但多次參加國際研討會以及與國外學者接觸,我體認到出國直接合作是可以快速擴展眼界與學習技術的方式。因此,我在112年利用國科會補助博士生赴國外研究計畫(千里馬計畫),到澳大利亞雪梨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系訪問。在這裡我感受到截然不同的研究方式與氛圍。
  首先,雪梨大學十分注重實驗安全,因此在正式做實驗之前,必須完成5-8小時的必修安全課程,後續再根據自己要做的實驗,選修不同的安全課程。完成所有安全課程後,要將實驗規劃、流程、預計使用藥品與儀器撰寫成一份計畫書,交由學校審查,通過審查後才可以進入實驗室操作任何儀器與使用藥品。此外,除了實驗室內部,雪梨大學也安排新進人員學習逃生動線、火災應變培訓等事項,並詳細告知實驗場址內部的所有安全設施與使用說明。每個禮拜的例會,老師的第一句話也是詢問上禮拜是否有任何安全問題,而不是先關心個人進度,這讓我著實感受到雪梨大學對於個人實驗安全與場址安全的重視。
  除了實驗室安全,我在雪梨大學學到許多自己動手做的部分。可能因為人力較貴,這裡很多學生/研究人員都會自己架設管線或組裝設備,我也在跟他們一起組裝整個實驗架構的過程中,學到很多不同的知識。例如,如何確保實驗氣體流通、如何側漏氣體或是怎麼把散裝的設備完整銜接並使用等。另外,雪梨大學也提供許多分析儀器,只要學生/研究人員完成練習課程並通過考試,就可以預約使用這些儀器。由於大部分都需要自己操作,我也趁機學習使用很多沒有自行操作過的儀器(在國內經常是送樣品到特定地點,再由技術人員幫忙分析)。
  總上所述,這次來到雪梨大學進行訪問,我認為最大的收穫是注意和學習到很多原本不知道的細節與知識。以往對於使用的藥品與設備可能僅有90%的認識,但在澳大利亞因為要完成實驗安全的計畫書或自行組裝設備,因此對所有物品的認識必須達到100%,以確保流程可以順利進行,這是一段非常特別且實用的經驗。
 
 
給在校生的建議:
 
  我認為,在校生可以在正式念研究所(碩士或博士)或上班前,利用學校或國家的資源多嘗試出國交換或進行國際合作。在我踏上這些旅程之前,我也曾經疑惑,心想我有需要不遠千里學習不同技術嗎?我不能在臺灣自學嗎?但每次一到新的地方感受到不同的人事物,都很慶幸自己有踏出這一步。這些經驗不僅訓練自己的勇氣、開拓眼界並加深自己的學術能量,也讓我更加確認自己是喜歡做研究的人。
  因此,我覺得這些出國經驗一方面是種學習,同時也是一種內省。除了讓自己對於未來的嚮往不會太過單調,還能幫助瞭解自己(例如,到雪梨後開始對一些沒碰過的研究議題感到興趣,決定回國後再多加琢磨。或是偶爾也會覺得在澳生活挺不錯,未來退休說不定可以到這裡生活)。
  有些同學可能覺得,與其花時間到國外,倒不如趕緊完成學業,然後找個好工作。但我認為,這些事情就算晚幾個月、甚至一兩年都還是可以達成,但能沒有後顧之憂地到國外學習與認識自己和他人的機會,卻不是唾手可得。因此,若有機會不妨嘗試踏上跟別人不一樣的旅程,豐富自己的生活。
 
 
駐澳大利亞代表處科技組感謝國立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李政翰助理教授不吝分享,
以上係節錄自國立成功大學網頁,
 
更新日期 : 202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