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業界領導人抱怨歐盟淨零計畫沒有實驗空間

隨著歐盟開始理解執委會關於建立本土淨零市場的提案,產業界指出對創新運作方式的不了解。歐盟的「綠色協議」(Green Deal)終於開始納入產業規範,然而創新倡導者並不認同這些提案符合歐盟新的潔淨技術所需。
在三月初提出的《淨零產業法》(net zero industry act),旨在讓歐洲在淨零技術生產上擁有更多戰略自主權。該法案明確提出,至2030年前,歐盟至少有四成淨零技術會在歐盟內製造。然而,有關執委如何實現此目標的概述,卻少有人感到滿意。
為能釐清所需,由一些歐洲規模最大企業首腦所組成的歐洲產業圓桌會議(European Round Table for Industry, ERT),提出三項促進歐洲創新的要求:重新思考創新,採取獎勵而非懲罰的方式;創建穩固的智慧財產權制度;以及降低創新規模化(scale-up)的風險。
已經有很多措施擺在桌面上來彌補這些缺陷,然而創新之利害關係者則認為歐盟依然缺乏宏觀視野。當歐盟在為追求競爭力、綠色未來、更好的就業與消費者保護等目標而努力時,歐盟似乎沒有明確的策略來實現這些目標。
在歐洲產業圓桌會議報告發表會上,歐洲議會議員邁德爾(Eva Maydell)表示,「對我來說,我們真正缺失的是更廣闊的視野。我們所做的是好的,但不足以讓我們達到希望的目標,而非變成歷史一頁。」
對於產業界而言,決策者在創新想法方面已經失焦。歐洲圓桌會議產業競爭力和創新委員會主席、全球最大化學品製造商巴斯夫公司(BASF)的首席執行官伯穆勒(Martin Brudermüller)表示,歐盟的規定把創新當作建設項目,從頭到尾都有明確的流程和結果。但創新常是種實驗,而這通常意味著失敗和浪費金錢。
伯穆勒表示:「《綠色協議規定》告訴你該做什麼,告訴你應該選擇哪些技術,告訴你里程碑,將範圍縮小到了極限,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認為需要更能與時俱進的規定,給予創新更多空間,承認在研發中你會花錢而且會出錯。」
之所以採取更自上而下的作法有其原因,越來越具指導性的創新是歐盟的一項新工具。此前執委會一直小心不明確指出想要推廣哪些技術。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高級政策研究員格爾克(Tobias Gehrke)表示:「這項法案的轉變非常顯著。」格爾克指出,先前某份外洩的提案版本中曾使用更強烈的措辭,這份提案有稍微軟化,並未進一步明確說明歐洲希望產量多寡,但它仍然是一個非常自上而下的戰略產業定義。
透過設定自上而下的目標,歐盟執委會與其他國家採取相似做法,這是在地緣政治遊戲中所採取的應對方式。格爾克表示,這是中國創新的方式,但這是一種效率低下的工作方式,「通過浪費大量資源,他們可以將很多資源投入新興技術,並有可能壟斷這些技術。」這可能並非是最有利於創新的方式,而將資金投入某些技術也具風險,但格爾克說,「存在完全失去市占率的風險,對許多歐洲人覺得這些風險更加嚴峻。」


船尚未啟航
目前歐盟是許多淨零技術的淨進口國,例如太陽能電池板,這對於成為2050年首個碳中和大陸的目標至關重要。然而,歐盟在創新方面仍然表現出色。美國最近通過《降低通膨法》(IRA)刺激綠色科技相關投資,將會有3,690億美元投入該領域,然而直到最近,從國民生產毛額來看,歐盟和美國在研發潔淨能源上的投入是相近的。而歐盟仍具優勢,註冊了更多的高價值專利,占全球能源高價值專利總數的22%。
歐洲應該專注於保持這一領先地位,而這是歐洲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協會(EUREC)秘書長安羅史密斯(Greg Arrowsmith)的看法。在未來幾年,世界各國將不得不安裝新技術,生產數百千瓦的電力,而每個國家都希望分一杯羹。歐盟在創新方面維持既有優勢地位的方式,是在生產成本更低、環境法規較為寬鬆、政府自由提供國家補貼的國家中進行生產製造。
安羅史密斯表示,「將會有競爭來生產和銷售所有的這些減碳技術。歐盟可以提供最多價值,而且我相信這是正確的方式,就是專注於最具創新技術的前幾千兆瓦。」
此外,整個歐盟也開始動起來。歐盟政策制定者在今天(3/30)達成有關可再生能源指令的協議,而其中包含一項規定:2030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容量中,其中至少必須要有5%是創新可再生能源。安羅史密斯表示:「我們認為這是對淨零工業法案的需求面一項非常有利的措施。這應該可促使各國政府意識到他們需要安裝一些千兆瓦的技術」
有很多建議指出接下來應該解決哪些問題。歐盟執委會科研暨創新總署副署長拉索(Signe Ratso)指出,歐盟目前現行法規並未給予足夠的實驗空間,難以推動未來技術發展。拉索在產業圓桌會議上表示,「我們需要給企業一些空間,與監管機構一起測試什麼是可行的,以及社會和人民需要哪種類型的法規。」
與此同時,安羅史密斯則認為,歐盟的計劃在引導視線轉向未來技術方面還不夠有力,而不是過分關注目前領先的可再生能源,例如中國在太陽能等領域壟斷的市場。
安羅史密斯表示,「這肯定是具正面效益,但問題在於,後續討論能否更聚焦在創新技術上,確保不再試圖建造此世代既有的工廠,後者難以與我們早已進口的技術匹敵。」
然而,僅具備優秀創新能力還不夠。由比爾蓋茲所領導的可持續能源倡議組織「突破能源」(Breakthrough Energy)歐洲區副總裁梅特樂(Ann Mettler)表示,目前歐洲在創新方面可能領先,但如果歐洲找不到一種新的方式來幫助企業將新技術引入市場並進行規模化,其他人將從歐洲的發明中獲益。。
梅特樂認為,歐洲在創新週期的早期階段表現出色,「但這只是讓歐洲成為世界孵化器。研究與發明都來自歐洲,然而創新卻是在其他國家商業化,此種情況必須停止。」
資料來源: https://sciencebusiness.net/news/Low-carbon/leading-figures-industry-complain-eus-net-zero-plans-dont-leave-space-experimentation  

更新日期 : 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