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2024台荷生醫及精準醫療科技研討會

2024年10月21日,首屆「臺荷生醫及精準醫療科技研討會」(Taiwan Research Days)於荷蘭烏特列茲及鹿特丹登場,象徵台灣與歐洲科研合作邁向新的里程碑。

 

活動由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副院長Maarten A. Frens與駐荷蘭代表處經濟組組長Jennifer Hsieh共同揭開序幕。隨後,社會科學國際學院的Eva Broer、遠程連線參與的荷蘭在台辦事處Marloes Smeets及荷蘭經濟部國際創新計畫政策官員發表了精彩的致詞,為活動帶來了全球視角下的新思維與啟發!現場參與人數達50至60位,另有40至50位線上觀眾參與,超過百人的熱烈反應為整場活動奠定了激動人心的基調。緊接著,由國科會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處處長李旺龍深入探討了台灣在國際科教合作領域的未來前景。

 

研討會由國科會駐歐盟兼駐比利時台北代表處科技組組長周瑛琪揭開序幕,她強調了台灣在半導體研發領域的關鍵地位及其獨特的科學園區生態系統,充分展現了台灣在全球科技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同時也為國際合作開啟了全新契機。隨後,荷蘭研究委員會Dutch Research Council (NWO)的資深政策官Berry Bonenkamp介紹了NSTC與NWO的深入合作,展示了雙方在「龍門計畫」中的努力,推動技術、科學、人文及社會科學的突破,讓台歐合作在全球舞台上大放異彩。台灣半導體研究中心副主任莊英宗博士深入分析,結合台夫特理工大學芮裕馨教授的精彩主持,讓與會者充分了解台歐在晶片設計合作的最新成果,並激發了更多關於未來技術創新合作的無限可能。

 

接下來,失智照護設計專家Barbara J. Huelat與台中榮民總醫院的林時逸醫師帶領我們深入了解荷蘭獨特的「失智村」(霍格威村,Hogeweyk),共同探討如何打造以人為本的照護環境。在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Oscar H. Franco醫師的主持下,這場演講不僅分享了荷蘭的創新照護模式,還深入探討了這些模式如何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並提出了如何以更有溫度的方法來關懷老年患者的思考,為生物醫學領域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視角與方向。

 

在下午的活動中,特文特大學的Dr. Jelmer Renema與萊頓大學的Dr. Michiel De Dood帶領我們深入探討與台灣的淡江大學 吳俊毅Jun-Yi W教授團隊科研合作成果,展示了雙方技術上的互補性。龍門計畫的案例分享的部分,由特文特大學的Dr. A.H. Gijlers與陳欣珏博士,以及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的黃歆博士與簡妙萍教授所帶來的洞察。在氣候變遷教育領域,旨在結合多模態學習分析與人工智慧技術,提升氣候變遷課程的數位化教學效果。雙方的研究人員共同展示了如何通過AI技術分析學習者行為,進行個性化教學,並強調了這項技術在全球應對氣候挑戰中的潛力。而在Antoinette Maassen van den Brink教授的精彩主持下,這場跨學科對話不只激發了創新的火花,更為科學探索指明了新的方向。同時,與會者還討論未來在博士研究生培訓、雙邊研究計劃資助以及學術與產業之間的合作模式。

 

最後的議題是針對台灣教授在海外的經驗分享,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陳玲玲院長和多特蒙德工業大學的陳建佳教授引領一群年輕學者分享了他們的新穎觀點與創新構想。這群充滿活力的學者包括台歐青年學者協會的于欣可博士、台荷生醫學會的鍾智堯博士、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的洪芷寧博士候選人、台歐科技協會的陳冠旬教授,以及草屯精神科的李青樺醫師。在萊登大學莊可儒教授的主持下,這場跨學科對話引發了創意的火花,討論了年輕學者如何通過創意思維開創未來。

 

隨著會議的圓滿落幕,駐歐盟兼駐比利時台北代表處科技組周瑛琪組長與伊拉斯謨大學醫學中心的國際事務高級顧問Dr. T.L.R. (Raoul) Tan發表了總結致詞。他們展示了台灣與荷蘭在生醫及精準醫療科技領域的領先地位,並強調了兩國在科研與技術合作方面的持續深化。此次活動為台灣與歐洲在科技與醫療領域的合作奠定了更緊密的基礎,雙方將共同努力,推動技術創新與醫療照護邁向新高峰。在充滿創意與合作機會的氛圍中,會議激發了無限靈感,預示著未來更多的精彩合作將持續展開。

更新日期 : 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