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歐洲議會即將通過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

讓多數美國產業界震驚的是,歐盟的《人工智慧法》在控制新技術方面獲得初步同意,也替歐盟與美國雙方長達數月的談判奠定基礎。全球首部監管人工智慧的法案即將通過,兩個歐洲議會委員會批准一份嚴格控制草案,藉以保護隱私、限制錯誤訊息,並在採用該技術時讓使用者更清楚其內涵。

 

歐盟執委會在2021年首度提出該法,依據人工智慧系統構成侵犯他人或權益之風險對其進行分類,歐洲議會委員會更進一步強化該草案,加以限制人工智慧應用在生物識別、臉部辨識以及警察的日常工作中。在內部市場委員會和公民自由委員會的聯合投票中,結果為84票對7票,有12票棄權。

 

引領該項立法的羅馬尼亞籍歐洲議員圖多拉什(Dragos Tudorache)表示,該法「很可能是本屆議會中最重要的法案。這是全球首部人工智慧法,這意味著歐盟可以引領以人為本、可信賴和安全的人工智慧發展。」該法遭到了主導人工智慧領域的多數美國科技公司強烈反對,而這將加劇大西洋兩岸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所產生的衝突,過去一年中,隨著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慧模型的發展已引發全球公眾諸多辯論。至目前為止,在美國公司敦促下,拜登政府不但在提出新法案上避重就輕,轉而專注在業界的自願合作,更嚴厲執行現有法律,以防止詐欺或侵犯隱私等情事發生。

 

其他國家對此技術所採取的態度則是差異頗大,因為各國政府正在努力應對該技術所造成的影響。到目前為止,英國一直採取相對自由放任的態度。然而義大利資料保護機構(Data-protection Agency)則在4月初宣佈暫時禁止使用ChatGPT,隨後在月底才解除禁令。

 

遊說大戰

 

這項歐盟法律引發歐盟史上最激烈的遊說大戰,兩造組織均各自大肆譴責或肯定該草案。華盛頓的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智庫估計,該法律每年將給歐洲企業帶來109億歐元的成本,不但加重弱化歐洲資訊業,同時拖慢創新腳步。但在布魯塞爾的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則估計,每年要付出的成本從1.76億歐元到7.25億歐元不等。執委會則認為實際成本更低,無論如何,各方均同意未受規範的人工智慧,其所造成的長期危害可能遠大於任何短期成本。議會委員會的開票結果卻揭開了充滿戲劇性的一幕。議會定於6月12日至15日舉行全體投票,而後歐洲議會、歐盟理事會和歐盟執委會間將進行為期數個月的談判。

 

考慮到長期的結局,布魯塞爾最大的遊說團體「數位歐洲」(Digital Europe)發表一份審慎的聲明,表示法案內容「取得很良好的平衡,但將繼續努力解決細節問題……在與國際合作伙伴的協調方面也應該做出努力,例如即將舉行的與美國的貿易和技術委員會議上」。

 

歐盟2018年就開始著手進行法案相關工作,目前草案將依其傷害風險,將人工智慧應用進行分類,無論是在哪種行業或應用項目。其中高風險用途部分,例如完全禁止用其進行「社會評比」(Social Scoring)來評斷某人是否符合某些社會福利資格。同樣也禁止利用人工智慧操縱弱勢團體,例如針對兒童或殘障人士。而針對其他認定風險較小的活動,將有較寬鬆的控管

 

歐洲議會則擴大了執委會提出的禁止或限制活動清單,包括在公共場使用生物識別技術,並要求警方須獲得法官授權才能使用,亦將禁止使用人工智慧,依照性別、種族、民族、公民身分、宗教或政治傾向等因素對民眾進行分類。也將禁止預測性警務以及「情緒識別」(亦即利用人工智慧推測誰可能或真的犯罪)。

 

該法要求人工智慧「基礎模型」(亦即人工智慧系統核心編碼)開發者在歐盟資料庫中註冊,並承諾「確保對基本權利的堅定保護」。如ChatGPT這類生成式基礎模型,必須說明哪些內容是由人工智慧生成,以避免模型生成非法內容,同時也要開發者在訓練AI系統時,註明所使用相關資料的版權。

 

然而還是有替某些針對研究或公開來源的AI模組開出例外。該法提倡「監管沙盒」作法,其中監管單位允許公司在某些受控制環境中,測試可能具有風險的產品,同時將成立一個新的歐盟人工智慧辦公室以監管該法,並且比照目前資料保護單位監管歐盟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辦理。

 

資料來源:World’s firs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w moves closer to passage in European Parliament | Science|Business (sciencebusiness.net)

更新日期 : 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