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台灣生物醫學學門跨領域研討會成功舉辦—促進台灣與歐洲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由荷蘭台灣生物醫學學會(Netherlands Taiwanese Biomedical Society)與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科技組共同主辦的「第1屆台灣生物醫學學門跨領域研討會」(The 1st Interdisciplinary Biomedical Sciences (IBS) Conference),20日在荷蘭烏特勒支盛大舉行。這場研討會匯集了來自學界、產業界和政府的青年,共同探討生物醫學領域的前沿進展,並促進台灣與歐洲在該領域的深度交流與合作。
開啟跨領域合作新局面
本次研討會是首次以跨領域合作為主題,旨在連結不同專業背景的研究人員與產業人士,共同探討如何促進生物醫學研究的突破與應用轉化。活動涵蓋的議題廣泛,包括醫藥衛生及社會福利、COVID、生物技術創新、醫療人工智慧等熱門主題,力圖尋找解決現代醫療挑戰的方案。
荷蘭台灣生物醫學學會主席在開幕致詞中表示:「第一次在歐洲舉辦這樣一場以台灣為主體的生物醫學跨領域研討會,不僅展示了台灣人在生物醫學領域的強大實力,也開啟了更多與歐洲夥伴深度合作的契機。」他進一步指出,跨國合作和資源共享將是未來科技創新的關鍵,期盼這次活動能促成雙邊更多具體的合作。
精彩議程及成果展示
此次研討會有多場專題演講,邀請了多位在生物醫學領域的青年學者擔任講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與技術應用。目前於Wittenborg University任副教授的Dr Cha-Hsuan Liu分享他協助少數族裔,尤其是華人,在荷蘭尋求心理醫療相關資源的過程。於Amsterdam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醫師Dr Hung-Jen Chen詳盡的介紹自己在Long COVID上的研究,希望據此進一步發展治療的方法。即將在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取得博士學位的Liting Chen 則和大家分享他利用nanopore sequencing發展先進的癌症與感染疾病的診斷工具。而在Utrecht University即將取得博士學位的Yi-Yun Lin則跟大家分享他博士期間,利用磁鉗與原子力顯微鏡觀察nucleosome (DNA與組蛋白的複合體)的各種物理特性。最後,目前在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擔任Funding Advisor/Grant Writer的Dr Tse-Hsiang Chen分享他對研究計劃申請寫作的建議,除了強調AI的應用,也點出對於計劃申請寫作的常見迷思。
展望未來合作方向
本次會議不僅限於學術交流,更著重於產業應用與市場拓展。此次研討會不僅促成了雙邊合作的萌芽,也激發了參與者對未來研討會的期待。荷蘭台灣生物醫學學會表示,計劃將這一會議每年舉辦一次,並考慮在其他歐洲城市輪流舉行,進一步促進台灣與歐洲生物醫學界的長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