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NOAA測試用於颶風研究的新型無人駕駛飛機

無人駕駛系統是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 (NOAA) 在颶風研究和預報中迅速崛起的工具,因為研究人員能夠從原本無法進入的風暴區域收集資料。雖然一些無人駕駛系統在颶風中的部署已被證明可以改善颶風強度預報,但其他系統仍需進一步研究和開發。在颶風季節到來之前,NOAA會在非風暴環境(即晴空)中測試新的和升級的新興技術,以考慮將其納入颶風偵察計劃。

 

2025年6月,NOAA無人駕駛系統營運中心(Uncrewed Systems Operations Center)、大西洋海洋和氣象實驗室(Atlantic Oceanographic and Meteorological Laboratory)、飛機營運中心(Aircraft Operations Center)以及產業夥伴Dragoon 公司測試一項用於 NOAA 颶風研究的新興技術—Dragoon Coriolis無人駕駛飛機。Coriolis無人駕駛飛機的研發獲得NOAA小型企業創新研究計劃(Small Business Innovation Research Program )支持,旨在開發一種可在海洋環境中飛行的一次性無人駕駛飛機,並支持NOAA的氣象就緒國家計劃(Weather-Ready Nation initiative)。

 

這款無人駕駛飛機計劃從陸地發射,並在颶風登陸前飛入颶風區域。必須遠程飛行,且必須在視線之外,有時甚至超過100英里(約160公里)。該計畫團隊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並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Certificate of Waiver and Authorization, FAA)的豁免和授權證書,允許其在已建立的國家空域過境走廊內進行視線之外的飛行。走廊將無人駕駛飛機發射場與美國領空邊界以外的國際空域連接起來,距離海岸12海浬。一旦進入國際空域,無人駕駛飛機將在「適當關注」下運行,以確保其他空域使用者的安全。

 

在晴空試飛期間,計畫團隊成功駕駛Coriolis裝置超視距穿越過境走廊,飛至離岸30英里,證明任務的可行性。飛行過程中,這架無人駕駛飛機能夠即時將其位置和天氣資料傳回land-based projec團隊,land-based projec團隊與美國NOAA的一架WP-3D「颶風獵人」飛機保持通信,該飛機為該地區的晴空測試提供支援。這項測試取得成功,但也凸顯有待進一步開發的領域,以便將這項技術應用於NOAA的颶風偵察計畫(hurricane reconnaissance program)。

 

資料來源:

https://www.omao.noaa.gov/omao/news-media/article/noaa-tests-new-uncrewed-aircraft-hurricane-research

 

 

更新日期 : 2025/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