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國家癌症研究院(INCa)為國科會在法協約單位之一,近期於官網發布新聞稿積極鼓勵法國學者與臺灣團隊合作,展現對臺灣合作夥伴的重視與支持,亦表示對台法科研實力之重視,譯文如下:
臺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NSTC)與法國國家癌症研究院(Institut National du Cancer)自2018年起,共同補助臺法研究團隊進行癌症相關合作研究。雙方議定透過法方PLBIO計畫徵求案(Projets libres de recherche en biologie et sciences du cancer, PLBIO)推動相關專案。本(2025)年新獲選補助之合作計畫主題為髓母細胞瘤,研究重點聚焦於了解兒童腦部最常見的癌症類型
PLBIO補助計畫是癌症基礎研究的的重要資源,整體補助金額約占法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總預算的20%,就總體申請件數上來看,更可看出這是最吸引研究人員的計畫之一。
2018年法國國家癌症研究院與臺灣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簽訂合作協議啟動合作以來,臺法雙邊可組成研究團隊透過此項徵求案,各自受益於兩國機構研究補助。自雙方合作啟動以來,共有三項計畫獲得核定,總補助金額達1,872,660歐元(約合臺幣6500萬/平均每案2000萬)。
—針對兒童腦瘤研究的研究計畫案:髓母細胞瘤研究
今年獲選之研究計畫為「MYC調控網路對髓母細胞瘤代謝適調控機制之影響」,該計畫由法國居禮研究院奧賽分院的 Olivier Ayrault 研究團隊、土魯斯癌症研究中心的 Jean-Emmanuel Sarry 研究團隊,與臺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蔡金吾教授團隊共同主持,為 PLBIO 2025 計畫的一部分。
以下為研究內容摘要:
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腦部腫瘤。根據分子特徵,髓母細胞瘤可細分為四個主要亞型:WNT 型、SHH 型、第三群(G3),以及第四群(G4),各亞型在分子特性及預後表現上有所不同。其中 G3與G4亞型合計約占病例總數的50%以上,但相關分子生物機制仍待進一步研究了解。G3亞型的典型特徵為 MYC 基因過度表現,且多與不良預後有關。
本實驗室近期啟動一項大型國際合作計畫,預計蒐集並分析 384 例髓母細胞瘤患者資料,包含全基因定序(WGS)、核糖核酸定序(RNA-seq)、磷酸化蛋白質體(phosphoproteome)、代謝體(metabolome)以及病人臨床資料,以期深入了解髓母細胞瘤的分子生物學特性。透過將這些資料深入整合分析,我們觀察到G3 MYC高表現型(G3MYCHigh)患者腫瘤中脂質代謝物含量顯著升高,且有呈現多條代謝路徑共同調節的現象,包括脂質新生相關酵素的活化,以及細胞質內的脂質小滴(Lipid droplets, LD)的累積。脂質小滴為脂質組成的細胞質胞器,參與粒線體功能調整,而這些代謝變化皆與MYC基因過度表現密切相關。
本計畫期望達成下列核心目標:
1. 探討 MYC 基因如何影響髓母細胞瘤的脂質代謝;
2. 探究 MYC 基因、脂質指標與粒線體活性三者之間的分子交互作用,並了解 MYC 活化對於驅動髓母細胞瘤發展上所扮演的角色;
3. 評估飲食在體內對於第三群 MYC 高表現型的髓母細胞瘤之代謝調控響。
本計畫整合了三個團隊各自的專業優勢:第一組團隊專長在於生物化學與生物資訊領域,第二組聚焦於粒腺體研究、代謝體和生物體內功能性試驗,第三組則是擁有創新影像技術專長。透過跨領域的技術合作,共同描繪髓母細胞瘤的代謝圖譜,有助於揭開第三群 MYC 致癌基因高表現型腫瘤特有之代謝弱點,為開發新標靶治療法提供科學基礎。
補充資訊:2026年 PLBIO癌症研究計劃徵求開跑! 第一階段意向書即日起至2025年11月3日止。歡迎臺法癌症科研團隊合作共同參與徵件。
徵件公告網址:https://www.cancer.fr/ professionnels-de-la- recherche/appels-a-projets-et- a-candidatures/nos-appels-a- projets/plbio2026
原文出處:法國國家癌症研究院(INCa)https://www.cancer.fr/actualites/plbio-2025-financement-d-un-projet-franco-taiwanais-sur-le-medulloblast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