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從傳統戲院到現代劇場:戲劇 / 電影與舞台影像

發稿日期:109年8月21日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楊李榮副研究員 電話:(02)2737-7549 

E-mail:lryang@nstc.gov.tw

 

「看戲」是自古至今許多人的休閒娛樂活動,從傳統戲院到現代劇場,無論是戲劇、電影還是舞台影像,都能讓人體驗不同一般的感受。然而隨著時代演進,戲劇觀賞的媒介改變,影劇創作也隨之產生改變。影像媒介的交錯使用,又讓人們的生活產生哪些變化?藝術創作與社會變遷之間又有那些關聯?本次人文沙龍講座邀請藝術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邱坤良教授,透過他的觀察與分析,讓我們一起進入藝術創作的領域!


舞台與銀幕、電影與戲劇之間的競合關係其實一直存在,甚至可從「電影」出現的年代開始追溯。以1911年德國漢堡輕歌劇院上演的《阿爾斯特湖濱散步》為例,此輕歌劇開場時,銀幕上先播放潛水艇抵達港口、兩名男子躲過追捕者跟蹤等畫面,直到影片中兩名男子來到劇院入口時,劇院內一片黑暗,同時兩人從影像中的樂池直接跳上舞台,開始演出舞台劇。這種影∕劇連鎖交錯演出的製作遠比單純排演一齣舞台劇,或拍攝一部電影來得複雜。


邱教授認為,電影與戲劇一樣,都需要結合文學、表演、音樂、美術、舞蹈等藝術元素。而在當今社會中,多媒體的發展也能促進跨界藝術流行,像是在劇場演出中加入大量電影、多媒體元素,讓觀眾在欣賞劇場表演的同時,也能欣賞現場攝影、預錄影片等不同效果,這其實已是臺灣劇場經常使用的表現手法。


邱坤良教授長期致力戲劇相關研究,並曾編導臺灣史相關的劇本內容,尤其1996年到2011年創作的三齣劇作最為聲名遠播,分別是《紅旗.白旗.阿罩霧》、《一官風波》,以及《霧裏的女人》。這幾齣劇以不同的劇場形式與手法,描寫臺灣人如何在大航海時代、霧峰林家事件、二二八事件等歷史洪流中,發展出不同的社會氛圍與國族認同。


除了是舞台劇編導及學者,邱教授也具備作家身分,曾出版《跳舞男女:我的幸福學校》、《馬路‧游擊》、《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等散文著作集,同時也寫作評論文章、報導文學及網路媒體專欄內容。另外,邱教授從教育界延伸至公部門領域,長期深耕藝術文化相關領域,曾擔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現改名為國家兩廳院)董事長等。


「從傳統戲院到現代劇場:戲劇/電影與舞台影像」講座時間為8月26日(星期三)晚上18點30分至20點30分,地點在新竹竹東工研院51館。此次講座將邀請劇場影像設計大師、台灣技術劇場協會理事王奕盛擔任與談人,工研院資通所企劃營運組資深管理師易幼明擔任主持人。這場跨越影像、電影及劇場的饗宴,歡迎共同參與!

 

 

活動網站|https://web.nstc.gov.tw/Humanitiessalon/2021/2020-7.htm
線上直播|http://bit.ly/2L6qltr
更多精彩影片|https://bit.ly/2H0DZiY

 

 

人文沙龍海報-從傳統戲院到現代劇場

 

Last Modified : 2023/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