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 |
學門 |
題目 |
作者 |
卷期 |
日期 |
---|---|---|---|---|---|
1 |
法律 |
許耀明 |
15.2 |
2014.03 |
|
2 |
法律 |
許曉芬 |
15.2 |
2014.03 |
|
3 |
管理二 |
張存炳 |
15.2 |
2014.03 |
|
4 |
政治 |
徐千偉 |
15.2 |
2014.03 |
|
5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張學聖 陳姿伶 |
15.2 |
2014.03 |
|
6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李素馨 林敬妤 |
15.2 |
2014.03 |
|
7 |
政治 |
劉書彬 |
15.2 |
2014.03 |
|
8 |
管理二 |
孫雅彥 |
15.2 |
2014.03 |
|
9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周素卿 |
16.2 |
2015.03 |
|
10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胡大瀛 陳奕瑋 何偉銘 |
16.2 |
2015.03 |
|
11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衛萬明 |
16.2 |
2015.03 |
|
12 | 法律 | 國際氣候變遷法制2.0:巴黎協議評析 | 許耀明 | 20.4 | 2019.9 |
13 | 政治 | 偽自由貿易殺人事件:巨型自貿協定與氣候緊急狀態 | 盧倩儀 | 20.4 | 2019.9 |
14 | 法律 | 國際人權法與氣候戀遷的匯流 | 林春元 | 20.4 | 2019.9 |
15 | 科學教育 | 我們與北極熊的距離:氣候戀遷傳播的多重視角 | 葉欣誠 | 20.4 | 2019.9 |
16 | 科學教育 | 媒體再現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議題之縱貫分析(2009/2017) | 李美華 | 20.4 | 2019.9 |
17 | 政治 | 環評如何處理能源轉型的社會衝擊?從英華威事件到離岸風機的制度性學習 |
陳穎峯 |
20.4 | 2019.9 |
18 | 社會 | 能源轉型之治理研究 |
周桂田 陳喬琪 倪茂庭 |
20.4 | 2019.9 |
19 | 政治 | 德國城鄉再生能源發展與使用之研究ー規劃、實踐、評估與台灣的省思 |
劉書彬 |
20.4 | 2019.9 |
20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臺灣邁向2025非核家園在環境、能源、經濟之競合分析 |
陳俊智 包曉天 |
20.4 | 2019.9 |
21 | 科技、社會與傳播 | 有感、有理、有溫度ー公民風險溝通策略論壇 | 陳可欣 | 20.4 | 2019.9 |
22 |
科技、社會與傳播 | 公民科舉、社區監測與環境知識建構 | 杜文苓 | 21.1 | 2019.12 |
23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旅行的隱形環境成本ー觀光碳排放貢獻全球溫室氣體8%! | 孫雅彥 | 21.1 | 2019.12 |
24 | 科技、社會與傳播 | 我知,我思,故我參與?氣候變遷參與工作坊案例經驗 | 郭士筠 | 21.1 | 2019.12 |
25 | 科學教育 | 適合環境教育場域之課程方案發展及教學成效之探討 | 林明瑞 | 21.1 | 2019.12 |
26 | 科學教育 | 面對氣候變遷挑戰的綠色教育:簡介氣候遊戲 | 余泰毅 | 21.1 | 2019.12 |
27 | 社會 | 「1.5°C下的系統轉型」研習營 |
周桂田 吳勁萱 |
21.1 | 2019.12 |
28 | 經濟 | 2050淨零之路:電價調整如何推動淨零綠生活並兼顧公正轉型 | 楊睿中 李雅彤 邱國菁 |
26.1 | 2024.12 |
29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從部落的角度思考如何達到公正轉型:以金崙地熱開發為例 | 陳怡萱 | 26.1 | 2024.12 |
30 | 科技、社會與傳播 | 反思環境運動的次政治脈絡:推進公正轉型的反身性治理 | 周桂田 王瑞庚 張睿寧 |
26.1 | 2024.12 |
31 | 區域研究及地理 | 臺灣家戶能源消費患貧?抑或患不均? | 黃琝琇 | 26.1 | 202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