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年10月30日
研究成果聯絡人 :「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推動與協調 蔡昂叡 研究助理 電話:(02) 8170-5125 分機 6050
國科會聯絡人: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 謝易儒 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737-7551
行政院於2020年第11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提出以人民為本的科技政策,指出科技發展應以「包容」為核心價值,以符合不同世代、族群與領域需求。國科會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處自2023年開始推動「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擇定臺灣未來10年可預見社會重要議題,透過適當科技引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致力讓非營利組織和弱勢族群共享科技進步的成果,進而普惠大眾,計畫執行迄今已達成階段性成果,部分成果可提供衛生福利部等相關部會做為政策參考與應用,亮點如下:
一、科技嘉惠高齡及障礙者
「長照互助喘息服務」以「二對多策略」配對方式,讓專業照服員與志工協作。照顧者可成為志工,以「值一換二」時段互換方式增加喘息時間。卓小姐是參與服務的家庭照顧者之一,她表示:「照顧時間漫長,長時間下來讓人難以堅持。假日的喘息服務可以讓人喘息放鬆,排解壓力。」團隊透過科技盤點人力與資源,讓家庭照顧者、外籍看護工、中高齡就業者、新住民都能參與其中,充分運用假日閒置空間與人力。
「高齡者行動力偵測」自臺南左鎮公舘社區長照據點發起,為長者評估體能、復健追蹤和高齡衛教。長者們經常將衰弱等同於正常老化,難以分辨「健康老」和「衰弱老」。好幾位年長者透過持續練習,從沒有力氣獨自生活,到可以出國旅遊,自主訓練之積極性大幅提升。除提升長者生活品質外,也降低臺灣高齡化社會的長照成本。
「身心障礙者防災應變」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分析坡地災害並進行分級,並提出精確的災害風險指標,協助高風險區域進行防災整備策略規劃與模擬。團隊自地震頻仍的花蓮出發,向全國推廣,提升身心障礙者在面對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二、AI促進語言轉譯及溝通
「AI協助語言障礙者溝通」為語言障礙者開發了「ezTalk」和「Voice Bank」等工具,幫助漸凍症及腦性麻痺患者與外界進行有效溝通,克服目前個別服務無法普及的挑戰。團隊成員黃瀚勳,是臺北大學電機資訊學院的博士班學生,身為遺傳性痙攣性下身麻痺和吶語症患者,瀚勳深刻理解語言障礙者的溝通困境,他把苦難化為動力,從身障者的視角研發技術,貢獻自身力量,獲得2021年總統教育獎之榮譽。
「聽力障礙者溝通新科技」為突破聽障者的社會參與困境,開發多元溝通輔具,包含:整合語音辨識與混合實境(MR)眼鏡,讓聽障者能「看見」聲音;構音生成對抗網路架構,提升聽障者語音清晰度;設計易讀圖文版APP,將資訊轉換為易於理解的圖文格式;並並透過VR訓練提高其溝通技能,增強社會參與,也讓非聽障者更理解聽障群體的需求。
「原住民族語言AI」為促進語言的保存和推廣,避免AI時代有族群被邊緣化。團隊拜訪部落,開發全球首個太魯閣語料庫,研發族語AI模型,可用於文本翻譯、聊天機器人、語音合成等。並製作族語虛擬動畫影片等,讓有意願學習者有更多資源。在執行的第二年,會將語料庫拓展到鄒族等更多原住民族。
「AI促進外籍看護工與被照顧者溝通」臺灣將成為超高齡化社會,長期照護需求激增,更需仰賴外籍看護工。近30萬社福移工,印尼籍占76%。Kasih(卡水) APP,具備少見的印尼語及台語的雙向翻譯功能,協助外籍看護與被照顧者(使用台語的長者)更順暢地溝通。並具備資源百寶箱功能,讓家屬、看護工即時獲取照護資訊。
三、科技平台建構數位包容
「社福機構送餐服務數位優化與轉型」開發送餐個案管理系統、送餐APP、送餐APP後台和送餐地圖網站。與社福機構合作,根據機構大小與資源不同設計了三套送餐模式,優化配送路線和資源配置,協助機構數位轉型,確保使用者獲得適切的餐食服務。
「公民智慧培力」通過「交流」、「課程」和「輔導」等方法,培力公民團體數位技能。許多民團缺少資訊背景的成員,在IT工作上面臨挑戰,期待透過培訓加以改善;民團背景相當多元,包括小胖威利病友關懷協會,透過問卷普查300名病友需求,了解威利病友接受協會服務的顧慮及期待。另有臺灣障礙者權益促進會、嘉義縣阿里山鄉taso ci cou有機農業發展協等參與培訓。團隊引導公民團體將數據分析結果應用於組織的發展和倡議活動上,促進更優質的公共討論。
「資源挹注地理弱勢」將科技資源挹注到偏鄉地區。苗栗縣南庄鄉是試點之一,團隊盤點當地需求、運輸資源,擴大南庄幸福巴士的服務量能,協助導入交通部「噗噗共乘預約平台」並進行客制化,以自動化預約系統取代傳統人工派遣與調度。自動化系統配合中小型車輛運輸,降低營運成本,提高國家公共運輸補貼效益,強化民間組織的行政韌性。
「以需求為導向的社福資訊平台」開發智慧醫務社工(iMSW)系統,分析資料以了解民眾與醫療弱勢者的福利需求。系統提供媒合、諮詢與申請等功能,協助社工工作,也讓醫療弱勢族群更容易取得所需的社福資源。
「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計畫網站:https://www.ttfi.com.tw/)透過學界和非營利組織的共同努力,讓科技發展的同時,沒有人被遺落在角落。
國科會自2023年開始推動「以包容為導向之科技計畫」,擇定臺灣未來10年可預見社會重要議題,透過適當科技引入,協助解決社會問題,今(30)日展示計畫階段性成果,致力讓非營利組織和弱勢族群共享科技進步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前排
(左5) 國科會人文處處長 蘇碩斌
(左6) 國科會副主委 林法正
(左7) 衛福部次長 呂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