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15【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能源轉型、循環經濟、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循環經濟對經濟及環境永續之影響─以歐盟國家為例/陳俊智、包曉天
22-4-18【人文沙龍講座】互文性的書寫行動:從明代蘇州的記憶爭辯談起/人文沙龍團隊
22-4-13【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智慧教育、產業布局、防疫科學的創新社會】COVID-19疫情時代的網路公民科技:從口罩地圖談起/林子倫、蔡甫昌
22-4-16【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能源轉型、循環經濟、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城市運行式的隔離,防疫生活圈之空間規劃初探/張學聖、李珍蒂
22-4-08【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醫護人員健康促進、長期照護量能提升的關懷社會】有假就好嗎?從障礙者社區日照中心個案之家照者調查分析防疫照顧假效益/周怡君
22-4-09【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智慧教育、產業布局、防疫科學的創新社會】後疫情時代的醫學教育趨勢/葉炳強
22-4-11【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智慧教育、產業布局、防疫科學的創新社會】COVID-19疫情對半導體產業全球價值鏈的影響/劉文獻
22-4-10【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智慧教育、產業布局、防疫科學的創新社會】COVID-19疫情帶給醫學教育者的反思/楊令瑀
22-4-07【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醫護人員健康促進、長期照護量能提升的關懷社會】COVID-19疫情對於醫療產業及民眾健康之衝擊及反思/郎慧珠
22-4-05【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跨國際、跨學科的包容社會】後疫情時代社會科學研究的省思:跨域整合新契機/葉光輝
22-4-06【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醫護人員健康促進、長期照護量能提升的關懷社會】後疫情時代的心理健康促進與自殺防治:醫學教育面向探討/廖士程、張書森
22-4-03【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跨國際、跨學科的包容社會】從死亡區地誌學到疫情症候群:我們要保護的,是誰的社會?/劉紀蕙
22-4-01【發行人的話】在往後疫情時代的道路上艱困前行/林明仁
22-4-02【目錄】
22-4-04【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跨國際、跨學科的包容社會】疫情期間對「後疫情時代」的哲學省思:「人文的AI」或「AI 的人文」/米建國
22-3-03【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疫情是種族歧視的一面照妖鏡:新住民與新二代面臨的困境與臺灣社會應有的省思/楊浩然
22-3-14【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區域均衡、能源轉型、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後疫情時代的環境經濟研究課題/蕭代基
22-3-25【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跨界思維與跨域研究:困境教我的事/葉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