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 22-3-03【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疫情是種族歧視的一面照妖鏡:新住民與新二代面臨的困境與臺灣社會應有的省思/楊浩然

  • 22-3-21【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那些香港朋友所教導我的事情/何明修

  • 22-3-30【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回首求學及研究之路/謝志昇

  • 22-3-24【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學習歷程與研究經驗分享/陳樂昱

  • 22-3-06【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找回「想像重建另類世界秩序可能性」的能力/李美賢

  • 22-3-08【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衣錦還鄉」抑或「壯志未酬」─後疫情時代臺灣人才回流與流失的思考/宋郁玲

  • 22-3-10【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健康醫療、數位人文、智慧教育的創新社會】「防疫的科技公民」計畫簡介/彭松嶽、范玫芳、陳盈羽、潘美玲、蔡欣怡

  • 22-3-04【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COVID-19疫情下的原住民族健康思考/謝若蘭

  • 22-3-17【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區域均衡、能源轉型、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疫病傳染及土地再/使用催化下的韌性城鎮浮現/洪啟東

  • 22-3-22【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眼見為憑」的背後/陳建中

  • 22-3-15【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區域均衡、能源轉型、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後疫情時代的能源轉型:臺灣與世界瞭望/胡均立

  • 22-3-01【發行人的話】運動科研支持體育發展,強化產業鏈結/林明仁

  • 22-3-02【目錄】

  • 22-3-28【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困頓之路/蔡維天

  • 22-3-20【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Let's move for health/古博文

  • 22-3-26【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譏上變古易常」─這是如何可能?/劉紀蕙

  • 22-3-14【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區域均衡、能源轉型、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後疫情時代的環境經濟研究課題/蕭代基

  • 22-3-05【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在怪物世為死者代言:後疫情時代的動物倫理再思/黃宗慧

共 2230 筆資料,第 24/124 頁,
每頁顯示 筆, 到第
 
1 23 24 25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