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 22-4-02【目錄】

  • 22-3-03【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疫情是種族歧視的一面照妖鏡:新住民與新二代面臨的困境與臺灣社會應有的省思/楊浩然

  • 22-3-22【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眼見為憑」的背後/陳建中

  • 22-3-09【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健康醫療、數位人文、智慧教育的創新社會】後疫情時代的健康醫療與服務之關懷/吳肖琪

  • 22-3-18【人文沙龍講座】在媒介裡求生:臺灣文學的機會與命運/人文沙龍團隊

  • 22-3-08【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衣錦還鄉」抑或「壯志未酬」─後疫情時代臺灣人才回流與流失的思考/宋郁玲

  • 22-3-02【目錄】

  • 22-3-16【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區域均衡、能源轉型、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對子孫的承諾─臺灣安全管理用過核燃料暨放射性廢物的國際距離/曾雅真

  • 22-3-07【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疫情之後:人民與政府關係的反思/譚偉恩、宋鎮照

  • 22-3-31【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榮耀與孤獨/謝淑蘭

  • 22-3-10【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健康醫療、數位人文、智慧教育的創新社會】「防疫的科技公民」計畫簡介/彭松嶽、范玫芳、陳盈羽、潘美玲、蔡欣怡

  • 22-3-19【人文沙龍講座】全球化拼教養:臺灣與在美移民的比較/人文沙龍團隊

  • 22-3-24【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學習歷程與研究經驗分享/陳樂昱

  • 22-3-06【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找回「想像重建另類世界秩序可能性」的能力/李美賢

  • 22-3-04【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COVID-19疫情下的原住民族健康思考/謝若蘭

  • 22-3-20【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Let's move for health/古博文

  • 22-3-12【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健康醫療、數位人文、智慧教育的創新社會】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傳播─科技創新、智慧教育、與數位人文的觀點/陳聖智

  • 22-3-23【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十年的形上學之路/陳瑞麟

共 2252 筆資料,第 25/126 頁,
每頁顯示 筆, 到第
 
1 24 25 26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