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波蘭護理師開發了一種人工智慧 (AI) 解決方案,用於學習與失智症患者溝通。由於這一想法,阿德里安·諾瓦科夫斯基 (Adrian Nowakowski) 被瑞典女王授予了一項享有盛譽的榮譽—西爾維亞女王護理獎。
諾瓦科夫斯基在華沙醫科大學大學附設中心臨床醫院神經內科工作,研究電腦科學。他決定將這兩個領域結合起來,創造一個「可以幫助醫護人員和病人」的工具。
「我解決了醫護人員、尤其是照顧失智症患者的護理人員所面臨的溝通挑戰。我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模擬器,可以幫助他們學習和練習有效的溝通。 」他告訴PAP-Science in Poland。
他解釋說,癡呆症患者通常不記得最近發生的事情,但可能清楚記得幾年或幾十年前的事件。
他的目標主要是讓護理學生受益。這個想法是,學生打開幻像並與「假裝」病人的人工智慧交談。例如,這些未來的護理師必須試圖說服人工智慧服藥。
人工智慧的行為有時就像患有癡呆症的老年人一樣,例如它拒絕服藥。學生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說服機器改變主意。
「你需要發展某些技巧,了解這個人、了解他們的觀點,這樣你們才能進行無衝突的對話。
如果我們不知道患者患有癡呆症,而我們仍像與健康人一樣交談,我們將遇到很大的困難諾瓦科夫斯基說。」
他說,在開展該計畫時,他結合了幾種目前可用的工具。「 我創建了適當的提示,即指令,並向它們介紹了用於視覺或文字處理的各種人工智慧模型。」他解釋道。
以這種方式製作的模型可以識別環境的圖像,例如,物體、形狀、人,並辨識語音。
它可以處理資訊以提供答案。適當的提示使機器「感知」現實並像患有癡呆症的患者一樣做出反應。
「我必須寫出這樣一位患者的特徵,以便語言模型知道該怎麼做。患者會出現頭腦清醒的現象,這意味著有時與沒有這種疾病的人進行對話相似。
然而,一段時間後,患者可能不記得剛剛發生了什麼,並因此變得心煩意亂或惱怒。這類患者往往會迷失自己,他們可能不認識周圍的環境和熟悉的人。
我將所有這些都包含在提示中。」諾瓦科夫斯基說。
「如果你在與患者交談時使用「心動過速(tachycardia) 」這個詞,那麼在模擬結束時,人工智慧會向我們指出這個專業術語很可能對患者來說難以理解。
諾瓦科夫斯基說,它會建議在這種情況下最好說「heart problems(心臟問題」。
他的解決方案不僅可以用於醫療交流練習,還可以用於基礎護理課程等許多領域。
在第一年,學生們在實驗室上課並在模型上學習,人工智慧可以在那裡使用,從而提供額外一年的溝通訓練。
此外,與失智症患者更好的溝通意味著患者和醫務人員可以獲得更有效的照護並減輕壓力。
諾瓦科夫斯基認為,人工智慧還可以幫助患者的親屬—當老人首次出現癡呆症症狀時,家人可以用機器進行演練。
「晚期癡呆症不會突然出現,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值得使用一切方法為與正在發病的人接觸做好準備。」
關於先進機器人是否有一天會取代醫護人員的問題,諾瓦科夫斯基認為可能性不大。
「如果我們想像科幻小說,有一天機器人確實可以為病患或醫療照護人員的家人提供支持,例如購物或在廚房幫忙。
然而,我堅信機器無法取代人類照護病人。首先,機器人可能會引起癡呆症患者的焦慮。其次,對於患有癡呆症的患者來說,與他人的接觸極為重要,甚至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畢竟醫療中最重要的是同理心和人性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