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捷克利益還是屈從?菲亞拉在國際上也成了笑柄

(2025.02.22)

安德烈·巴比什(Andrej Babiš)

(捷克前總理評論現在執政黨政策,並抨擊與台灣的交往傷及捷克對中國的利益)

 

捷克總理佩特·菲亞拉(Petr Fiala)喜歡吹噓自己如何讓捷克重返國際舞台。然而,在國內,他的政府只帶來了創紀錄的通貨膨脹、生活水準下降和稅收增加,但假設至少我們在世界上贏得了尊重。然而,這種幻覺現在已經像泡沫般破裂,證明它從來就只是個假象。

當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邀請歐洲領袖前往巴黎討論烏克蘭問題時,菲亞拉卻未受邀參加。他的政府聲稱自己是基輔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提供彈藥與援助難民。然而,總理卻試圖淡化這一事件,聲稱這只是「另一場無關緊要的非正式會議」。但事實上,這只是自取其辱的發言,因為捷克外交部門一直努力爭取讓菲亞拉參加會議,然而,沒有人想要他在場。第二次嘗試時,他才得以透過視訊參加。到了這時,總理卻不再評論這場會議是否「無關緊要」。

屈從的代價

這件事只是再次證明了我這四年來一直強調的觀點,菲亞拉和他的政府不僅不懂外交政策,而且在國際上根本不被當回事。如果你的外交政策是建立在卑躬屈膝之上,而不是推動捷克的利益,那麼最終,你只會得到無視和嘲笑。當你對所有人低聲下氣時,遲早會被徹底輕視。

這絕不是第一次發生類似的情況。作為對波蘭在圖羅夫(Turów)礦場爭端的讓步,菲亞拉「換來」了一趟前往基輔的訪問。為了以高價購買F-35戰機,總理只能從白宮的後門進入,結果美國卻把捷克列入了受限制的人工智慧先進晶片出口國家名單。

說到晶片,我也不能不提佩卡洛娃·阿達莫娃(Pekarová Adamová)和韋德齊(Vystrčil)訪問台灣的事情。結果如何?他們毀了捷克在中國的商業關係,而台灣最終選擇在德勒斯登(Dresden)建造新的晶片工廠,而非捷克。

但最糟糕的莫過於菲亞拉政府在布魯塞爾的表現,在捷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總理推動了燃油車禁令、家庭與個人交通碳排放交易體系,以及額外的綠色稅收。

作為回報,菲亞拉受到了歐盟綠色政策狂熱者、前歐盟委員弗蘭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的高度讚揚。而他們對捷克的「獎勵」則是讓西凱拉(Síkela)擔任毫無影響力的非洲事務專員。這當然與他的能力相匹配,但對捷克而言,卻是一記耳光。

學歷外交

顯然,菲亞拉和他的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根本不是強者,甚至不是弱者——他們根本就不是「玩家」,只是被排除在重大決策之外的配角。當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是由學歷還不如自己下屬的領導人來掌控時,誰會認真對待捷克?

如果我們想要在國際政治上取得成功,就需要一位不會為了討好布魯塞爾而折腰,而是能夠堅定捍衛捷克利益的總理。我們需要一個不會唯唯諾諾、而是能夠積極果斷行動的政府。菲亞拉和他的團隊根本做不到,他們唯一的策略就是盲目屈從。而這樣的結果,既沒有尊重,也沒有威望,只有被忽視與默默的嘲笑。

Source: https://www.idnes.cz/zpravy/domaci/komentar-andrej-babis-ceske-zajmy-petr-fiala-reakce-cizina.A250221_163750_domaci_tof

 

更新日期 :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