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波蘭研究人員希望利用人工智慧與視網膜掃描技術診斷思覺失調症

2025年4月17日

來自盧布林工業大學、盧布林醫科大學、盧布林天主教大學以及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們,正在進行一項研究,目的是利用人工智慧(AI)與視網膜掃描來診斷思覺失調症。

 

「視網膜與中樞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可以說它是大腦活動的一個簡化模型,」盧布林工業大學計算智能系主任、該研究計畫負責人帕韋爾·卡爾茲馬雷克博士(Paweł Karczmarek)在發送給波蘭通訊社(PAP)的新聞稿中表示。根據卡爾茲馬雷克的說法,視網膜提供的數據可以作為區分健康與患病群體的重要依據。

 

研究人員指出,過往研究已證實思覺失調症患者的視網膜層通常較薄。但這一特徵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因此需要特別細緻的分析。

 

在本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常用於心臟病學、皮膚病學與眼科的光學斷層掃描儀來掃描視網膜。該儀器可以逐層檢查視網膜的結構,所得影像解析度與組織學影像相當。

 

「這種檢查的時間遠短於磁振造影(MRI),大約只需一分鐘,這不僅縮短了檢查時間,也降低了檢查成本,」卡爾茲馬雷克補充說。

 

他的研究團隊分析了59名思覺失調症患者與61名健康個體的掃描結果。「我們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解讀光學斷層掃描儀所得的影像。我們採用了多種分析模型,這些模型提升了辨識健康與患病者之間差異的精確度,」他解釋道。

 

研究顯示,將視網膜影像與基於神經網路的深度學習技術相結合,有助於大幅提升思覺失調症的診斷準確率。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12月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期刊。

 

根據研究作者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的發現,證實視網膜層變薄可作為思覺失調症的生物標誌。他們認為,這將有助於更快速與更準確地診斷此病,進而提早展開治療、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人工智慧輔助的現代影像技術不僅能革新眼科診斷,亦可推動神經精神科的疾病診斷,使對思覺失調症等疾病的監控更加精準,」卡爾茲馬雷克指出。

 

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屬於精神病類的心理疾病,伴隨著對現實感知的扭曲,以及思考與情緒上的障礙。此病通常在青少年或成年初期被診斷。據估計,波蘭約有40萬人患有思覺失調症。

 

目前尚無客觀的實驗室或影像檢查可用來診斷此病。診斷主要依賴醫師與患者及其家人的對談與觀察。因此,科學家們對他們的研究成果寄予厚望。

 

Source: https://scienceinpoland.pl/en/news/news%2C107308%2Cpolish-researchers-want-use-ai-and-retinal-scanning-diagnose-schizophrenia.html

 
更新日期 :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