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13【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健康醫療、數位人文、智慧教育的創新社會】疫情下的挑戰與契機─由遠距教學看自主學習/朱蕙君
22-3-23【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十年的形上學之路/陳瑞麟
22-3-15【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區域均衡、能源轉型、韌性城市的永續社會】後疫情時代的能源轉型:臺灣與世界瞭望/胡均立
22-3-11【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健康醫療、數位人文、智慧教育的創新社會】疫情社會中的科學訊息傳播與教育省思/李松濤
22-3-07【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疫情之後:人民與政府關係的反思/譚偉恩、宋鎮照
22-3-24【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學習歷程與研究經驗分享/陳樂昱
22-3-08【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衣錦還鄉」抑或「壯志未酬」─後疫情時代臺灣人才回流與流失的思考/宋郁玲
22-3-05【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在怪物世為死者代言:後疫情時代的動物倫理再思/黃宗慧
22-3-30【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回首求學及研究之路/謝志昇
22-3-03【後疫情時代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跨文化、族群、物種的包容社會】疫情是種族歧視的一面照妖鏡:新住民與新二代面臨的困境與臺灣社會應有的省思/楊浩然
22-3-29【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客語研究紀行─學習與感恩/賴惠玲
22-3-18【人文沙龍講座】在媒介裡求生:臺灣文學的機會與命運/人文沙龍團隊
22-3-25【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跨界思維與跨域研究:困境教我的事/葉玉珠
22-3-31【科技部109年傑出研究獎】榮耀與孤獨/謝淑蘭
22 卷 3 期 (6月)
22 卷 2 期 (3月)
22-2-23【人文沙龍講座】如果莊子做腦科學?!/人文沙龍團隊
22-2-24【人文沙龍講座】帝國的溫室:產業、營養、認同與殖民時期的蔬菜園藝/人文沙龍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