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06-哲學學門(含宗教研究)

編號

題目

作者

卷期

日期

1

哲學學門成就評估報告

方萬全

3.1

2000.05

2

中國哲學會簡介

王涵青

吳忠霖

6.1

2004.12

3

國科會哲學學門86-92研究成果發表會

謝世民

6.3

2005.06

4

「麥克道爾哲學研討會」報導

吳瑞媛

7.3

2006.06

5

「哲學學門學術研習營」規劃案簡介

葉海煙

8.1

2006.12

6

「佛教知識論研究」活動報導

林鎮國

8.3

2007.06

7

「中國哲學之教學與研究論壇」會議報導

陳紹聖

8.3

2007.06

8

哲學學門調查計畫成果報告

何志青等

8.3

2007.06

9

國科會哲學學門人才培育計畫─後現代哲學

蔡錚雲

8.4

2007.09

10

圖書補助案經驗談─規劃主題:「康德與德國觀念論」

張鼎國

9.1

2007.12

11

國科會北區哲學研習營紀實

彭孟堯

9.3

2008.06

12

隱喻:由認知模式到生活脈絡

鄧育仁

9.3

2008.06

13

「年輕學者學術輔導與諮詢」之申請與執行經驗分享

鄭凱元

9.4

2008.09

14

由問題設定到計畫想定:談哲學學門如何撰寫多年期研究計畫

鄧育仁

10.1

2008.12

15

生醫科技之倫理困惑

李瑞全

10.1

2008.12

16

多瑪斯的思維方法與形上學

高凌霞

10.2

2009.03

17

世界的褶曲與越界

楊凱麟

10.2

2009.03

18

哲學這一行

鄧育仁

10.2

2010.03

19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的成功經驗

曾慶豹

曾念粵

10.4

2009.09

20

宗教研究與台灣當前社會

張珣

11.2

2010.03

21

台灣宗教研究的範疇建立與前景發展

蔡彥仁

11.2

2010.03

22

佛教學與宗教學

萬金川

11.2

2010.03

23

國內宗教系所的教學與研究趨勢分析

蔡源林

11.2

2010.03

24

「2009國際哲學暑期研習營」成果分享

米建國

11.3

2010.06

25

牟宗三先生哲學的回顧與反思研讀會

李宗定

11.3

2010.06

26

國科會哲學學門年輕學者培育計畫2010成果發表會簡介

林正弘

12.1

2010.12

27

臺灣哲學學會「批判與反思研讀會」簡介

張忠宏

12.2

2011.03

28

佛教哲學研究二十年

林鎮國

12.3

2011.06

29

哲學學門前瞻議題規劃:傳統知識論研究的發展困境與未來圖像

王一奇

12.4

2011.09

30

英美哲學、STS、科技與社會

陳瑞麟

12.4

2011.09

31

知識、信念與真:從Davidson到Williamson

楊金穆

12.4

2011.09

32

意向性和自我知識議題的發展與前瞻

鄭凱元

12.4

2011.09

33

生命意義之佛教哲學的反思

蔡耀明

13.1

2011.12

34

臺灣地區宗教經驗之比較研究─簡介一個跨學科研究的案例

蔡彥仁

13.3

2012.06

35

宗教經典詮釋與實踐—文化際的基督宗教「經、史、論」之經典、詮釋與實踐的系統性典藏

陸敬忠

13.4

2012.09

36

「移地研究」經驗的分享

鄭凱元

14.1

2012.12

37

理未易明終須明—簡介《韋伯方法論文集》

張旺山

14.3

2013.06

38

西方與東方、人文與科學的交錯

鄭凱元

14.3

2013.06

39

學術研究歷程的回顧與省思

蔡行健

15.3

2014.06

40

佛教哲學研究用在生命探索

蔡耀明

15.4

2014.09

41

《空性與方法》後記

林鎮國

15.4

2014.09

42 規範性研究之理由轉向:「當代規範性哲學研究—哲學人才精煉暨培育計畫」成果簡介 謝世民 16.3 2015.06
43 在哲學探究的道路上 何建興 16.3 2015.06
44 塞尚他們對我說 尤昭良 16.4 2015.09
45 哲學、思慮、技藝 蔡政宏 17.3 2016.06
46 「哲學學門熱門及前瞻學術研究議題調查」成果報告 王榮麟等 18.1 2016.12
47 哲學之內在評價標準:《創新作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價值》座談會序言 謝世民 18.2 2017.3
48 創新作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價值 蔡政宏 18.2 2017.3
49 哲學創新與融合哲學 何建興 18.2 2017.3
50 從學術專業與多元觀點的角度談哲學創新 鄧育仁 18.2 2017.3
51 臺灣哲學學會座談會「創新作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價值」 林正弘 18.2 2017.3
52 創新作為哲學研究的核心價值 鄭光明 18.2 2017.3
53 新儒家與自由民主的創新 曾國祥 18.2 2017.3
54 詮釋學、分析哲學與宗教研究 林鎮國 18.3 2017.5
55 一種哲學探究方向的初步構想 謝世民 18.3 2017.5
56 公民哲學之路 鄧育仁 18.4 2017.9
57 我與古代中國哲學的不期而遇 方萬全 19.1 2017.12
58 人工智慧與哲學相關議題工作坊 謝世民 19.2 2018.3
59 新啟蒙 人文沙龍團隊 19.4 2018.9
60 也是莊門內的儒學 楊儒賓 19.4 2018.9
61 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撰寫與審查重點(哲學學門) 蔡政宏 20.1 2018.12
62 AI與法律、哲學、社會議題跨領域對談(自駕車場次) 陳柏良 20.1 2018.12
63 活在將臨迫近的未來之中:文學的單子運動:一個朝向未來開放的系統?講座側記 李時雍 20.1 2018.12
64 價值之實在性與規範性:一種哲學分析 人文沙龍團隊 20.1 2018.12
65 哲學:為建立臺灣做為未來華人世界的新雅典而努力 林遠澤 20.3 2019.6
66 AI與性別論壇 張澄清 21.1 2019.12
67 入世哲學人 人文沙龍團隊 21.1 2019.12
68 台灣哲學學會 鄭光明 21.1 2019.12
69 從人類與AI的主奴辯證到X.A.I. 林從一 21.2 2020.3
70 重新裝配 : 哲學的策展,策展的哲學 人文沙龍團隊 21.3 2020.6
71 生之動:心智與詩思的交談 邱怡瑄 21.4 2020.9
72 人文大師下午茶.戴華教授「從康德式的啟蒙到公民社會的社區增能」 鄭俊憲 21.4 2020.9
73 從倫理角度思考新冠肺炎的人體染疫實驗 祖旭華 22.2 2021.3
74 如果莊子做腦科學?! 人文沙龍團隊 22.2 2021.3
75 十年的形上學之路 陳瑞麟 22.3 2021.6
76 疫情期間對後疫情時代」的哲學省思 : 人文的AI」或AI的人文」 米建國 22.4 2021.9
77 從雪地的蝴蝶到山林裡的尺八 : 轉譯研究的經驗分享 鄭凱元 23.1 2021.12
78 認知革命與系統3:假設性思考的角色 人文沙龍團隊 23.2 2022.3
79 智慧的條件 人文沙龍團隊 23.3 2022.6
80 人本AI 林從一 23.4 2022.9
81 曲曲折折的學術之路 何宗興 24.1 2022.12
82 哲學研究的困境與挑戰 鄧育仁 24.2 2023.3
83 從語言邏輯到認知科學哲學 洪子偉 24.3 2023.6
84 跨宗教、跨派別、跨學科的性別研究—臺灣女神研究的越界交流 李玉珍 24.4 2023.9
85 跨領域哲學的探索歷程 嚴如玉 25.1 2023.12
更新日期 : 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