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屆國科會諮議委員會 拋出產學合作新制構想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科學技術發展第一次諮議會議,今(7)日閉幕。國科會拋出大聯盟、小聯盟產學合作的新構想:營造產學合作平台,一是仿效美國半導體研究聯盟的作法,讓我國位居國際或區域領先地位之「大聯盟」行業(如:半導體、石化)能與學界合作,研發產業共通所需之前瞻技術。而小聯盟產學則是環繞學術界的某項核心技術,促成教授與多個關連企業的產學合作。 「如何銜接上游學研與下游產業」是此次諮議會主題之一,主講人Dr. Curtis R. Carson會中表示台灣已具備創新生態環境(innovation ecosystem)的要素,但缺少進一步整合。針對產學整合的問題,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與國家實驗研究院陳良基院長於會中拋出產學新構想。朱敬一表示,上游學研要順利銜接到下游產業可分為好幾個階段:學術論文或專利發表後,需要萌芽期機制去支持概念驗證或做成模型(prototype),當廠商願意投入但無法全部負擔研發風險或市場創投還不願投資時,又需要國家產學合作機制來接棒。 除了傳統自發性的產學合作,國科會將與經濟部分別推動大聯盟與小聯盟產學計畫。陳良基表示,美國半導體業一直居世界牛耳,美國半導體研究聯盟(Semiconductor Research Corporation)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英特爾在內的頂尖美國半導體公司透過此平台凝聚共識,尋找學者做最前端的研究,解決半導體產業下世代、甚至下下世代的共通難題。大聯盟計畫未來將由經濟部為主,國科會為輔推動,由我國位居國際或區域領先地位之行業組成聯盟,決定議題,尋找學界合作,期待深化我國產業的領先優勢。 小聯盟產學合作則以國科會為主,經濟部為輔推動,針對某項業界核心技術組成聯盟,國科會將補助教授與產業界合作,透過聯盟媒合企業群與教授群,解決產業的問題。朱敬一表示,目前成大蔡明祺教授就組了一個非常成功的小聯盟,以蔡教授的馬達專利為核心,吸引許多廠商加入,蔡教授也熱心地介紹廠商與相關領域教授合作,慢慢地形成一個聯盟。「蔡教授甚至有個綽號叫馬達蔡,」他說:「這個機制未來非常適合用於深耕基礎工業與傳統產業上。」 朱敬一表示,國科會與經濟部正積極研擬「產學合作大聯盟計畫作業要點」與「產學合作小聯盟作業要點」,一旦定案,將儘快公布。 在「如何推動由上而下的科技計畫」議題中,陳建仁院士以國家型計畫為例說明規劃機制及轉型精進的具體作法。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說明國家型計畫構成要件,需具有長期之目標、創新技術、並具有國家效益、跨部會署與跨領域之特性,同時應具有國際前瞻性,達成規模效益與範疇效益。朱敬一主委並說明國家型計畫必須是個別研究者無法獨立完成的,才有成為國家型計畫之必要。例如美國曼哈頓計畫、阿波羅登月計畫,上述計畫沒有一個可以由單一的機構完成。由於國家型計畫擁有預算分配的優先性,故在國家預算吃緊期間,國家型計畫的成案條件與續推條件,一定要更嚴格才行。 在「如何面對台灣的科技人才危機」議題中,引言人管中閔院士於報告中強調台灣正面臨人才供需、教育體制、人才培育,以及人才競逐等4大危機,並提出6大改革方向,包括:教育體系多樣化、教育體系制度合理化、擴大勞動力、發展專業訓練、提升人才吸納的競爭力,以及推動國際化。 朱敬一表示,國科會首屆諮議會順利舉行,邀請九個部會參與,一起聆聽諮議委員的建言。此次會議的結論,將在年底全國科技會議中做後續討論,形成「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102-105年)」,由各部會署共同執行。未來,國科會諮議委員會除年度會議,將視議題需求,邀請諮議委員不定期諮議,提升我國國科學技術發展政策的決策深度與廣度。
更新日期 : 201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