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工業園區審議委員會第130次會議於101年8月17日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召開,會中通過 1.星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2.盛思銳股份有限公司、3.數碼合金股份有限公司、4.辰和科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分公司、5.宏鐿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分公司、6.台達自働化股份有限公司、7.瞻營全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8.玉豐海洋科儀股份有限公司,共計8件投資審議案及揚昇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廠備查案1件。其中第1~2案在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第3~5案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設立;第6~8案在中部科學工業園區設立。8件投資案共計核准投資新台幣8.41億元。另有13件備查增資案合計增資新台幣79.3312億元。
一、星盛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本案投資金額為新台幣0.66億元,主要產品為微型投影光機引擎 (Embedded Pico Projector Engine),本案產品研究開發微型投影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矽基液晶投影顯示技術,提供生產微型投影機中最重要的光機引擎部分,該產品可內建於各種裝置內,如手機、相機及平板電腦等,屬新興策略性產業中,液晶投影系統之光學部分,產品結合光學、機械、電子、軟體、韌體及測試等研發技術,為整合光學、半導體及電子產業的創新性產品。
本案專注發展LCoS 微投影機產品之光機引擎,已取得約14項專利,掌握自有技術與智慧財產權,產品重要核心即是光機引擎元件,向上游可帶動光學、電子元件、模具、散熱與其他零組件產業,向下游可擴展內嵌式相關應用產品的系統整合,在人才培訓方面,有助養成光學、電子與機構等相關專業領域人才,整體而言,在關鍵元件、自有技術及人才育成部分等均有實質貢獻,值得推薦引進園區。
二、盛思銳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於新竹科學工業園區)
本案投資資金為新台幣0.25億元,全數由母公司瑞士商Sensirion公司投資,主要產品為溫度溼度感測器及壓力流量感測器(Temperature /humidity sensor and pressure/flow sensor)。本案產品技術主要聚焦於溫濕度感測器、流量感測與控制器、壓力感測器等三大產品線,透過國內晶圓代工於CMOS與MEMS製程之技術能量,開發出整合類比電路、訊號處理、量測資訊校準與數位介面之整合型環境感測器,以突顯產品於高效能、低成本、小尺寸、低功耗之具體技術效益;本案產品建立完整的溫濕度測量功能在一個單晶片,即整合感測元件、信號處理、A/D轉換、校準、數據處理和數位邏輯的MEMS感測器,未來將開發新的封裝技術並結合TSV((Through-Silicon Via)矽穿孔封裝技術,使得封裝尺寸可再精密縮小至晶粒級程度。
目前智慧建築居家節能風潮逐步興起,及智慧型手機的強勁成長,均可使相關環境感測器逐步導入相關場域與設備,藉此串起人機互動與智慧聯網之創新應用,市場潛力大。本案除投入溫濕度/壓力/流量計等環境感測元件技術開發外,亦同時布局晶圓級封裝與一體化製造技術,透過與台灣學術機構研發能量、及園區半導體代工製造廠商的合作,進一步落實相關環境感測元件的異質整合,於效能、尺寸、耗電、成本綜效達到最佳化,深化研發技術涵量與生產效率,感測器產品技術涵量高並具備相當附加價值,對國內上下游產業及整體經濟效益,具備一定程度的貢獻與助益。
三、數碼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投資金額新台幣1億元,申請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南園區投資設立,本案擬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下列產品:管狀旋轉靶材。
本案靶材主要係用於微電子零件製造、資料儲存媒體製造、先進平面顯示器鍍膜、光學相關產品鍍膜等產業,且國內相關產業需求極大。公司所生產管狀靶材能改善平面靶材利用率過低,致生產成本過高等問題,其鍍膜均勻度及生產時效性皆較傳統平面靶材為佳。本案關鍵技術包含(一)媒介層技術:自行研發不銹鋼基材管柱與靶材間媒介層,使靶材與基材的密著力較一般業界為高,靶材可以耐較高電流,使客戶端濺鍍速度大幅提升。(二)熱噴塗及氣體流量控制技術:可延長電極的使用壽命及克服靶材因塗層增厚所造成之龜裂問題。本案產品可強化國內光電及半導體產業之關鍵材料自主性。
四、辰和科技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分公司(設立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投資金額新台幣1億元,申請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投資設立,本案擬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下列產品:動物用抗生素及其製劑。
本案動物用抗生素目前廣泛地使用於動物之疾病治療、感染預防,以及生長促進之用途,係經濟動物保健市場用量最大之藥品。口服係動物用抗生素最普遍之用藥途徑,本產品以微脂體包覆抗生素,可減少口服投藥過程中胃酸及消化酵素對抗生素的破壞及分解,增加抗生素效能。且藉由將微脂體抗生素以高壓分散,降低粒徑至100奈米以下,使其具高度表面性、質量化,利於吸收。本案產品可降低動物用抗生素之使用量及藥物殘留,提高食品安全。
五、宏鐿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分公司(設立於南部科學工業園區)
投資金額新台幣1億元,申請在南部科學工業園區高雄園區投資設立,本案擬研發、設計、生產及銷售下列產品:牙科治療椅。
本案牙科治療椅係牙科治療場所必備之醫療器材,近年來高階牙科治療椅積極整合鑽牙機、LED治療光源、口內攝影顯示機、超音波洗牙機及水氣兩用噴槍等周邊牙科治療器材,提高產品附加功能;故高值牙科治療椅之研發,將可有效帶動我國牙科醫療器材之行銷與發展。本案產品技術包含(一)符合人體工學之機構設計:垂直升降的設計,可維持患者原先的重心。(二)診療行動輔助系統:整合攝影機、平板電腦,以及診間之病歷、掛號系統,透過無線傳輸即時顯示並紀錄病患相關資訊及醫學影像,以增益療程之進行,並可建立診間無紙化、無線化之e化環境。(三)植牙手術導航系統:未來將與園區廠商台灣植體公司,共同開發配備植牙術前規劃軟體模組,以及光學定位系統之治療椅,以輔助醫師掌控療程進行即時接收療程影像,並精確、安全地完成人工植牙手術。本案產品之開發,將有助帶動我國高階牙科治療器材之發展。
六、台達自働化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本案股本投資金額為新台幣2.5億元,主要研發製造智慧型機器人系統、雷射設備、自動化設備及工程。本案投資人為台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於民國60年,主要提供電力電子、能源管理及工業自動化機電相關零組件等,產品已廣泛使用於光電、綠色能源、電力、電子及3C等產業。
本案關鍵技術在結合既有台達電公司控制器與伺服技術,加上揚朋科技公司自動化軟、硬體整合技術的基礎,讓產業型機器人的動作更迅速、路徑更精準的”硬技術”外,未來將強化產品的使用效能及安全性的”軟技術”,以協助客戶更快速導入機器人設備,架構有效率的生產線,並提供後續應用的技術服務和品質保證,提高客戶產線的稼動率以增加獲利能力。
中部地區係精密機械產業群聚地,本案於中科設廠後,可借重並促進我國精密機械加工產業發展及零組件供應與提升,並由單一零件、零組件、設備至整合系統,提供高度自製解決方案。本案引進可促進精密機械產業上下游之整合,提升整體競爭力,另對相關產業人才培育具有一定貢獻。
七、瞻營全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設立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本案營運資金為新台幣新台幣1億元,主要提供機器人相關整合關鍵零組件之研發及技術服務。母公司成立於民國78年,主要營業項目為SoC CPU、嵌入式系統、多媒體應用及智能機器人等,目前員工152人。機器人系統主要由控制器韌體、感測系統、驅動制動系統、通訊系統及系統建構發展平台所構成,為涵蓋面甚廣之軟硬體綜合應用技術。就系統技術之本體基礎工程而言,為以資訊工程整合機械、電子、電機、界面工程與控制工程。因本案公司初期進行嵌入式控制器之研發,因此具有相當之整合能力,依其現有研發技術項目來看,在各方面均有一定之基礎。
機器人之產品與技術已日漸成熟,但國內外仍無控制晶片、機構和馬達上下游整合之企業,並且在機器人應用市場方面,除原本已發展之家用市場外,在工業界之需求也日益增大,而在軍事及救災等應用也是各國極力發展的重點,國內在半導體及工具機方面已有相當之基礎與成績,而相關產業之發展也已到達需轉型階段,如產業自動化之推行等,因此本案以機器人關鍵組件與技術為其研發重點,對於國內之半導體產業及工具機等均是良好契機,並且本案母公司與產學之合作經驗豐富,對於相關人才之訓練及應用,更是有極佳成效,因此若該公司能順利進駐中科及開發成功,對國內科技業有極大之鼓舞作用,更鼓勵學界培養出更多有關機器人之人才,也能夠讓國內的機器人產業在國際上居重要地位。
八、玉豐海洋科儀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於中部科學工業園區)
本案股本投資金額為新台幣1億元,主要研發製造水下無人遙控載具、海底地震儀及ROV相關水下儀測設備。母公司玉豐集團成立於民國61年,以扣件暨精密機械零件加工製造為主,為因應客戶與市場需求,開發具國際競爭力之產品,達到擴展產業領域經營策略,於民國101年3月26日先於園區外成立本案公司,並以多年在業界的豐富經驗,以及在優秀的專業研發團隊下,積極計畫建立水下設備零組件供應鏈,希望藉由建立國人自主研發水下設備,提供國內外產業對水下設備的需求。。
本案關鍵技術包括1.電子/系統控制技術2.產品部件開發技術3.測試技術,其中自行開發之控制介面、動力系統與遙控裝置可於陸基直接操控ROV,並整合ROV與陸基上之感應器,將訊息顯示於螢幕上。此外利用高壓電力和光纖傳輸之特性增長ROV作業深度與控制距離,並有效減少繫纜之外徑,以降低洋流對繫纜之阻力。
本案就產品的特性而言,屬於成熟的高科技商品,但隨科技的進步,產品亦有些演進,目前國際上雖有許多競爭者,但國內尚無此類的專業公司投入海洋科儀的研發製造生產,因此本案引進有助於厚植國家海下技術的開花結果和國防需求。另外此領域與精密機械和系統整合有關,非常適合結合中部地區相關廠商分工合作,共同建立海下設備產業設計與製造的能力,對相關產業人才培育亦具有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