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歐債危機以來,高科技產業面臨相當大的困境,為使園區在危機過後,仍保有強勁競爭力,國科會正積極推動園區轉型發展。在已開發的園區,將在創新創業、產學合作、人才培育及創新指標等方面,採取有別以往的新作為;在新開發的園區,則著重在塑造新產業聚落。
科學園區自設立發展32年以來,成功形塑具有相乘效應的高科技產業聚落,藉由上、中、下游產業及相關周邊之整合,使我國在全球科技產業分工中,得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並帶動地方及國家整體之經濟繁榮與發展。然而,近年由於全球經濟危機衝擊,致園區101年上半年營業額成長相對趨緩,僅達9,088.19億元,較100年同期下滑5.07%,營業額呈現年初為谷底,而逐漸攀升的趨勢。園區產業的出口競爭力仍然優異,成長3.77%,優於全國之-3%,但國科會仍步步戒慎,在最壞的時候,作未來的準備,持續強化園區國際競爭力,朝向發展為更高附加價值的創新創業園區,期能於下波景氣來時,站上國際競爭的有利地位。
在創新創業方面,兩者將是園區轉型發展的雙引擎。以園區做為核心的區域創新系統,加速人才、技術、資金及資訊流動,激發創新創業,提供實體空間作為創新創業金點子交流場所,並引進具有豐富培育新創事業經驗的育成公司,提供整合式育成服務,以加速新創事業的發展;另外特別針對廠商的營運需求,除了目前園區引以為傲的單一窗口的服務之外,更要引進專業服務機構,滿足廠商在智財、法務、金融及行銷等方面的需求。
在產學合作方面,園區提供四項目標導向型的計畫,第一項為「研發精進產學合作計畫」,係鼓勵產學進行「產業異質整合與關鍵技術」的合作研究;第二項為「MG+4C垂直整合專案計畫」,發展綠能/生醫/4C電子整合設計製造生態鏈,創造新型態產業市場契機;第三項為「高科技設備前瞻技術發展計畫」,以提升製程設備零組件前瞻精密機械技術發展;及第四項為「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鼓勵產、學、研、醫界從事醫療器材之研發及產品升級與轉型。
國科會在銜接上游學研與下游產業方面已著手規劃三項重要的新措施,皆將促進園區產業發展:(1)吸收第一層技術發展風險的種子基金;(2)以國際市場及技術競爭為目標,由產業界主導的產學合作大聯盟;及(3)以協助國內產業技術升級與精進為目標,由學界主導的產學合作小聯盟。
在人才培育方面,育才的方向將針對目前產業缺乏的人才,例如將科技轉成智財營運的人才,具有創意的人才,及能領導方向的人才等。就攬才而言,將延攬具有豐富創業及經營企業經驗的專家,提供專業輔導訓練,作為創業培育啟蒙導師。提供可讓年輕人發揮才能的舞台,尤其可利用種子基金鼓勵吸引年輕人創業。
在創新指標方面:於考量研發的投入、活動與產出,廠商投入研發的人力與經費、產學合作、智財、技術授權與貿易、新產品、新技術、新創公司、延攬海外人才、產品附加價值等可作為園區創新轉型的效益指標。
在新開發的園區,塑造新產業聚落將是努力重點。例如宜蘭園區規劃為雲端產業聚落,中興新村為高科技研發、數位科技與文創結合的優質生活聚落,打造具創新特色的園區。此外,二林園區轉型調整,配合中台灣的區域產業優勢,未來引進低用水、低排放的精密機械產業為主,中科特別成立「精密機械產業聚落發展專案小組」,簡稱H-TEAM,積極推動招商中。
國內第一個科學工業園區是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歷經13年,才發展成千億的產業聚落規模,帶動我國由勞動密集的產業結構蛻變為高科技產業的時代,可見轉型的過程並不容易,需要時間,需要社會條件的聚合。國科會正在促進園區創新轉型,將持續不斷地努力,各管理局刻正全力擬定行動方案,數年時間之後應可看到努力的成效。
附件:科學園區整體營運概況
一、員工數及營業額
科學工業園區在創造就業機會、帶動地方發展成效相當顯著,101年6月園區從業人數達24萬577人,創歷史新高,較100年底增加2,736人(表一)。雖然101年受歐債危機、美國經濟復甦緩慢等世界性經濟不利因素影響,使得終端市場需求不振,致園區101年上半年營業額成長相對趨緩,僅達9,088.19億元,較100年同期9,573.61億元,下滑5.07%(表二),但是營業額已呈現年初為谷底,逐漸向上攀升之趨勢(圖一)。進出口貿易方面,園區101年1-6月貿易總額達9,574.42億元,較去年同期9,845.19億元,略降2.75%;出口額5,802.01億元,較去年同期5,591.22億元,成長3.77%,優於同期全國出口3%之減幅,三園區產業出口都有成長(表三)。
表一 國科會所屬科學園區總從業員工數
單位:人
年度 竹科 中科 南科 合計
100年12月 148,714 26,783 62,344 237,841
101年6月 149,427 27,629 63,521 240,577
表二 國科會所屬科學園區營業額
單位:億元
園區別 月份
年度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合計 成長率
(%)
新竹科學
園區 100 814.10 752.23 913.63 909.83 836.31 898.07 5,124.18 -5.32
101 606.27 728.69 828.26 846.75 902.70 939.00 4,851.68
中部科學
園區 100 250.23 226.90 287.67 252.54 270.62 255.86 1,543.81 -10.00
101 194.37 221.44 272.66 207.01 261.80 232.11 1,389.38
南部科學
園區 100 401.88 443.72 523.68 494.06 506.03 536.24 2,905.62 -2.01
101 334.24 491.67 505.82 476.07 546.39 492.95 2,847.13
總計 100 1,466.21 1,422.86 1,724.98 1,656.44 1,612.95 1,690.17 9,573.61 -5.07
101 1,134.88 1,441.80 1,606.74 1,529.82 1,710.89 1,664.06 9,088.19
圖一、國科會所屬科學園區營業額趨勢比較圖
備註:資料統計自100年1月至101年6月底。
表三 國科會所屬科學園區進出口額
單位:億元
進出口
園區別 出口額 進口額 貿易總額
100 年
1-6月 101年
1-6月 成長率(%) 100年
1-6月 101年
1-6月 成長率(%) 100 年
1-6月 101年
1-6月 成長率(%)
全國(1) 44,821.5 43,477.1 -3.0 42,019.7 40,301.70 -4.1 86,841.2 83,778.8 -3.5
園區總計(2) 5,591.22 5,802.01 3.77 4,253.97 3,772.41 -11.32 9,845.19 9,574.42 -2.75
新竹科學園區 2,993.72 3,068.05 2.48 2,095.58 1,712.15 -18.30 5,089.30 4,780.20 -6.07
中部科學園區 923.99 985.53 6.66 579.9 1,141.39 96.83 1,503.89 2,126.92 41.43
南部科學園區 1,673.51 1,748.43 4.48 1,578.50 918.87 -41.79 3,252.00 2,667.30 -17.98
資料來源:(1)財政部統計處101年7月9日新聞稿。
(2)國科會及園區管理局。
二、投資引進與產業發展
101年度1至6月三園區核准33家新投資廠商入區投資,投資金額約新台幣201.87億元,較100年同期成長15.91%(表四),顯見園區投資能量仍維持不墜。引進投資產業方面,竹科主要引進產製高亮度InGaN LED磊晶片及晶粒的豐晶光電,藉此提昇高品質LED藍光晶粒開發,對我國LED產業技術能力與突破國際大廠專利限制皆有極大效益;中科主要引進線性滑軌及滾珠螺桿全球知名的上銀科技公司,全力發展工業機器人單軸模組及多軸智慧機器人暨關鍵零組件,對台灣智慧型機器人相關產業發展有極大的助益;台積電將擴充南科14廠第5、6期廠房,聯電將擴充南科Fab 12A第5、6期廠房,合計投資總額近6,000億元,將打造南科成為全球晶圓專業製造服務先進製程重鎮。
表四 國科會所屬科學園區投資核准統計
園區別 新投資廠商家數 核准資本額(億元)
100年
1-6月 101年
1-6月 成長率
(%) 100年
1-6月 101年
1-6月 成長率
(%)
全國(1)註 59 31 -47.46 2,758 2,501 -9.32
園區總計(2) 53 33 -37.74 174.15 201.87 15.91
新竹科學園區 23 17 -26.09 70.98 42.06 -40.75
中部科學園區 16 10 -37.50 42.72 149.25 249.37
南部科學園區 14 6 -57.14 60.45 10.56 -82.53
註:全國數據係指電子資訊業重大投資 資料來源:(1)經濟部/國內外經濟情勢分析
案件及投資金額。 (100年6月號及101年6月號)
(2)國科會及園區管理局。
三、產學合作、人才培育與培訓
(一)為因應手持行動裝置等創新性產品崛起,電子消費產品轉向薄利化及生命周期縮短,驅策園區產業發展型態走向跨領域異質整合(SoC、SiP)、跨技術整合(3D IC)、軟硬體整合應用服務(雲端應用)等產業技術創新場域,園區推動創新轉型具體作法包括:
1. 推動「研發精進產學合作計畫」,鼓勵產學進行「產業異質整合與關鍵技術」合作研究,提昇園區整體產值。99-101年共核准144件補助案,投入補助經費5億元,吸引廠商相對投入13.6億元以上研發經費,參與計畫廠商核心工程師達1,767人,培育產業所需高科技人才數達607人。
2. 自本(101)年推動「MG+4C垂直整合專案計畫」,發展綠能/生醫/4C電子整合設計製造生態鏈,創造新型態產業市場契機,本年度預計可核准7件專案計畫,投入5,600萬元補助經費,預估可吸引廠商相對投入研發經費1.1億元,以MG+4C之創新產品與技術為標的,加速跨領域介面整合與市場切入時效。
(二)為激勵廠商投入高科技設備前瞻技術之研究發展,推動設備產業之投入,以提升製程零組件前瞻技術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國科會自98年開始大力推動「高科技設備前瞻技術發展計畫」,迄今已核定49案,核定補助經費達5億9,469萬元,預估衍生申請專利數為339件(98年77件、99年122件、100年69件、101年71件),培育碩博士人才647人,吸引廠商投入研發經費達11.46億元。另為配合二林轉型以精密機械為主力的園區,「高科技設備前瞻技術發展計畫第二期計畫」預計於102-105年執行,每年編列約一億元預算,每年媒合10到15件業界與學界的研發合作,將針對機械人、工具機、精密加工等機械業未來重點進行布局。
(三) 為鼓勵產、學、研、醫界從事醫療器材之研發及產品升級與轉型,自98年起推動「南部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發展計畫」(計畫期程共計4年),目前執行成效如下:
1. 累計至101年6月核定補助96件,核准補助經費約為10.8億元。
2. 已有34家生技醫療器材有效廠商透過本計畫核准進駐南科,核准投資金額共計新台幣約42.575億元。
3. 南科已形成骨科、牙科、醫學美容等生技醫療器材產業聚落,現有34家廠商進駐園區,其中鴻君科技等5家公司取得行政院衛生署人工牙根認證、皇亮生醫等6家公司取得GMP、喜樂醫材等4家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資格審定。
4. 已引進台灣大學等12所學研機構核准進駐園區設置研發中心,不僅帶來更多就業機會,亦促進地方發展。
(四) 為配合科技產業發展需求,園區持續推動人才培訓及培育計畫,協助廠商提升在職人力素質,突破人才供需瓶頸,園區具體作法包括:
1. 推動「人才培訓計畫」,培訓產業所需高科技人才,提升在職人力素質,縮短產訓用落差,突破人力供需瓶頸。自99-101年上半年共投入9,556萬元,培訓人才達27,836人次。
2. 為鼓勵大專校院與園區廠商共同投入人才培育工作,推動「人才培育計畫」經由學校開辦與產業接軌之模組課程,並透過企業實習方式增加學生實務經驗,藉以縮短科技產業人才學用落差。自99-101年上半年共投入8,860萬元,培育人才達12,876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