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影響我國偏遠與非偏遠地區國中學生學業成就之教育資源研究成果發表

我國國中學生學業成就城鄉差異持續多年,教育部已投入上百億經費到偏鄉學校,本研究發現選擇較佳的教育投資策略,可以有效改善偏鄉學生學業成就。 我國國中學生學業成就有城鄉差異,一向不是秘密,但差異情形通常都只是較為模糊的敘述,如英語成績的雙峰現象,如花東的學生基測成績低於100分的比例,至於實際的差異狀況卻無從得知。我國參加國際各項評量計畫,才讓我們有機會看到我國學生學業成就的實際差異,2006年的國際評量計畫,我國數學成績平均名列世界第一,但城鄉學生的成績差距是OECD國家的2.6倍(93 vs 36分),相較於OECD的參與國,我國偏鄉的學生更是弱勢中的弱勢。 一般人或許會直接推論造成城鄉學生學業成就差距的原因,在於我國對偏鄉學校投注的資源不足。但事實上,國際評量計畫卻是證實我國偏鄉學校資源優於座落於大城市地區的學校,這應與教育部近十餘年投入超過200億元在改善偏鄉學校的條件有關。城市學校資源優渥,學生學業成就高,不難理解,但資源比城市更為優渥的偏鄉學校,學生學業成就卻最低,這是否意謂我國的偏鄉教育投資策略仍有改進的空間?經費應如何運用,才能有效拉近城鄉學生學業成就的差距? 在行政院國科會經費支持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許添明教授於2009至2012年主持國科會研究計畫,在2010年發放問卷給全國203所偏遠國中及有代表性的205所非偏遠國中,剔除填答無效的問卷後, 經統計分析,發現偏鄉家庭只要花一點心及經費在孩子學習環境品質的改善,如替孩子準備書桌、購買辭典工具書、學習軟體、課外書,就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數學成績。 長期以來,教育政策都將資源集中投資在偏鄉學校條件的改善或是學生的課後輔導,即使補助學校進行家庭訪問或辦理親職教育講座,但結果往往是「該來的家長不來」,學校束手無策。該研究則證實家庭和學校對於偏鄉學生的數學基測成績有同樣的影響力,忽略家庭的影響力,將使學校的教學成效事倍功半。 偏鄉學校應該提供適當的協助,讓家庭成為學生學習延續的場域,教育家長督促學生學習的技巧,或者是讓家長知道改善家庭學習環境品質的重要,不僅可以提升家庭作業的完成率,讓這些弱勢學生也有機會體驗學習的樂趣,家長也可以透過類似的親職活動,知道如何在家支持、鼓勵與幫助孩子,對於學生學業成就的提升有絕對的助益。 為了帶好每一位學生,教育部持續挹注偏鄉學校經費,使得偏鄉學校在教學資源與學習支持活動普遍優於非偏鄉學校,但該研究同時發現目前這些改善學生學業成就的作法對偏鄉學生數學基測成績助益不大。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偏鄉學校的教師平均年資較資淺,而教師的流動率也較高,使得這些投入的資源無法達到其應有的成效。 教師的素質決定教育的品質,這也說明國際評量計畫表現傑出的國家,莫不投注心力在教師的遴聘與培育過程,尤其是透過教師待遇的調整,創造誘因吸引並留住優秀教師到偏鄉學校任教。國際評量計畫帶來最美麗的啟示,就在於教育系統追求卓越的過程不需要犧牲公平,公平可與卓越完美並存,每次評量都獨占鰲頭的芬蘭正是該典範的完美例證,其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們真正落實「帶好每一位學生」的承諾:全國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就幾乎沒有差異,每一所學校都是成功的學校,因為他們將資源投入在最關鍵的地方,也就是吸引最傑出的校長到最困難的學校,最優秀的教師到最有挑戰的教室。而這正是我國偏鄉教育投資未來應努力的方向。
更新日期 : 201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