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發展及國際合作司 聯絡人:林惠珍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737-7287
E-mail:hclin@nstc.gov.tw
科技立國需要科普的向下紮根,科技部自2018年起推出年度「主題科學日」活動,藉由科學史上重要的發明或重大事件,引發年輕學子對科學的興趣與熱情,並促進全民對科學素養的增進,每年選擇與國際科學界連結之主題或事件舉辦系列活動。1960年美國科學家梅曼(Theodore H. Maiman)宣布獲得了波長0.6943微米的雷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雷射,此後雷射的發展與應用不斷推陳出新,更被譽為21世紀四大發明之一。今年是雷射發明60周年,也是全球備受疫情考驗的一年,人們仍能從中找到雷射應用的契機,例如雷射顯微術應用於重症診斷、使用光子技術檢測病毒抗原、使用雷射物理方式開發疫苗等,科技部於是籌辦「2020主題科學日─雷射60」線上展活動,這是首次打破地域及時空限制,在展中融入「知識」、「互動」、「教學」、「啟發」,藉由線上互動展為全台各地學童創造截然不同的科普體驗,探索更多科學啟蒙的方式。9月4日線上展上線,11月30日全部活動完成。
活動採線上策展的思維,讓因疫情而無法盡情逛展的大小朋友們能藉由瀏覽線上展,得到相當於實體展覽的豐富互動體驗,不僅設計了戴上雷射護目鏡的虛擬導覽員─「Dr.小雷」,讓觀展者能一次綜覽線上展的精華,展中以「諾貝爾獎中的雷射大人物」、「漫話雷射」、「雷射視界x超酷實驗」、「你所不知道的雷射」、「雷射大未來」、「夢幻雷射光之島」六大主題多元詮釋雷射相關題材,藉由各式翻轉教學的形式,讓學童透過豐富有趣的內容自主吸收雷射知識,甚而了解雷射歷史及展望雷射未來。
「雷射大未來」的單元裡,以「自主雷射源:探尋適合台灣的路」為議題,特別邀請工研院雷射與積層製造科技中心曹芳海執行長解析有關台灣在雷射方面的創新突破、貢獻及發展目標;台灣除了已成功創造體積小卻更亮、更短脈衝的 EUV 光源外,工研院也已開發出獨有超短脈衝光纖雷射,峰值功率達 6 萬瓦等級,可調製脈衝寬度及重複率,能一機多用於鋁打黑、金屬彩雕、深雕、非金屬及電路板雕刻,並已導入產線智慧生產履歷應用,希望以利基功能協助使用廠商突圍保持市場領先地位。未來不僅希望開發從自主並具利基的雷射光源,也可引進國際大廠強項,串接台灣機械雷射設備及服務,並拓展台灣雷射產業應用,台灣將致力建構完整的產業鏈,共同朝高技術、高附加價值等經營模式努力。
這次活動也與學童課後最熱愛的PaGamO線上遊戲平台聯手,推出可學習雷射知識的線上遊戲─「夢幻雷射光之島」!玩家們將可以在PaGamO平台體驗不一樣的雷射科普遊戲,請大小玩家別錯過任何一次闖關機會!若你想挑戰最精采刺激的終極戰局並有機會把Switch©或獎金帶回家,更別錯過科技部在11月14日於PaGamO平台舉辦的線上電競賽─「Dr.Laser終極爭霸戰」,邀請玩家們線上直播對戰,用雷射知識一較高下!
此外,科技部將於9月到11月於北、竹、南三地各舉辦一場以「光電實驗」為主的雷射校園講座,除了邀請光電大師們開講,同時藉由動手操作有趣好玩的光電實驗,讓您親自探索光電物理奧秘中最"靈光乍現”的有趣環節!
科學發展的動力來自於人類對探索未知領域的求知慾,「1960那道光線上展」打開大小朋友的科學好奇心,永不停止探究世界上的奧妙,帶領大家用各種有趣的科學詮釋進入神秘的雷射光世界,一起來體驗光電四射的雷射科學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