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創新醫材好智慧,邁向產業大未來!科技部推動多元補助計畫 創新醫材領先鋒

發稿日期:108年12月19日

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 張哲浩副研究員 電話:(02)2737-7371 

E-mail:thchang@nstc.gov.tw

 

近年來,醫學科技、生物技術、光電與電子技術、資通訊科技、新材料與精密機械等科技的快速發展,帶來創新醫療器材發展新契機,啟動醫材產業扮演未來經濟成長動能角色。科技部自民國106年5月推動為期四年的「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強調突破式創新,著重臨床影響力、降低成本、簡化醫療流程等創新核心精神,鼓勵高附加價值醫療器材開發,期待奠定國內醫療器材發展新里程碑。


創新技術實現商品化價值
「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由科技部工程技術研究發展司、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及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共同執行。此專案透過政府及產學研合作體系,導引醫療器材研發從過去的單點開發至跨領域系統整合,發展出突破式創新科技,解決臨床醫療與照護急迫問題。至今主要成果為專利申請56件,核准32件;技術移轉11件,其中有結合聯發科能量創新產品開發;促成產學合作 26件,其中正推動與美國康寧公司進行國際合作;獲國內外獎項17件,其中有獲得法國Concour Lepine國際發明展銀牌獎;取得產品上市許可證1件;成立新創公司10家,其中有國發基金創業天使資金注入;促進廠商投資9.9億元,創造就業70人,其中有保生國際生醫公司、滙嘉健康生活科技公司。


展現智慧醫材新契機
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崔博翔教授善用國內超音波硬體及聯發科能量,執行「超音波脂肪肝初篩系統: FattyTouch研發計畫」,開發高度行動性、平價、操作簡易化的脂肪肝客觀定量功能超音波系統。該團隊經由磁振造影及組織病理學資料比對驗證,證實散射分析方法為肝臟脂肪變性篩檢有效方案,提升國內超音波軟體開發技術,促進超音波產業的新作戰策略。


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洪健中教授善用國內精密機械及半導體製程,執行「由微量全血以生醫晶片進行靜脈麻藥與急性腎衰竭標記分子快速檢測」,開發血漿血球微過濾器、微流體真空模組及分子拓印檢測元件,並整合成微系統晶片,省去傳統血液分離之步驟,且不需要搭配大型昂貴機台,只要10分鐘即可完成檢測作業,可大幅降低洗腎醫療支出。該團隊已成立豐康微流體晶片新創公司,並獲國發基金天使計畫投資及科技部創新創業激勵計畫創業傑出獎首獎,為微流道醫療應用注入新動能。


臺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朱瑾教授開發金屬玻璃鍍膜技術,應用於植皮手術用取皮刀、注射用細針頭及植髮針等。成功驗證刀鋒銳利度及耐用度、穿刺/切削的阻力、組織損傷降低等功效,技術已授權國內華美晶科技,而年初該公司獲TFDA上市許可證。本技術未來更可進一步取代具有毒性、容易剝落、卻常用的鐵氟龍塗層,提升醫療產業競爭力。由於該團隊創新技術突破,於2018年榮獲法國Concour Lepine巴黎國際發明展銀牌獎及第16屆有庠科技獎等殊榮。


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冉曉雯教授善用國內半導體技術,使用新穎低成本垂直奈米孔洞結構,結合雙層結構克服D-A polymer低載子傳輸能力之特性,製成超靈敏氨氣感測器。經由非侵入與即時方式量測呼氣氨濃度,評估病患洗腎成效,至今分析了157人次的臨床數據,驗證產品靈敏度達92.7%。目前除與國內業者如立衛科技合作外,正推動與美國康寧公司進行國際合作,將創新技術推向國際舞台。


台灣微創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與炳碩生醫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之遠距控制骨水泥注射系統,藉由遠距控制骨水泥注射系統搭配術前模擬,讓醫師可術前規劃骨水泥注射量,術中可藉由遠距控制進行精準的注射,降低術中X光拍攝需求,完成骨水泥注射的操作。此技術結合了醫材與軟體設計兩大領域,提升國內技術整合之能力,技術之成功開發,也將為國內本身擁有精良技術之廠商,創造一個醫材領域轉型之契機。


開創醫療產業新動能 
「創新醫療器材」專案計畫是協助產業先行研發的種子,而後將發芽的種子移交至產業來茁壯,協助產業轉型升級與多元發展,促成我國醫療器材產業蓬勃發展,打造出另一個能創造高附加價值之知識密集產業。在短短兩年內透過學研醫界共同努力,研發價值已逐漸呈現,而落實高質量技術創造高產值產業的發展目標更是指日可待。

 

更新日期 : 202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