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5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科技創新 嶄新價值

     「2015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今(8)日舉行頒獎典禮,由行政院毛治國院長親自頒獎表揚。行政院為表揚傑出科技人才對國家社會之優異貢獻,每年舉辦「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以茲鼓勵。今年分別由國立交通大學柯明道講座教授「積體電路與電子系統之靜電放電防護與可靠度設計技術」、銘傳大學陳亮全教授「科技人推動防災科技之整合與法規落實」、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劉人仰資深研究員「國產精密光纖陀螺儀–團隊整合、技術創新與效益」及中央研究院潘文涵研究員「臺灣人飲食營養與健康偵測系統」共4人獲獎。

 

    柯明道教授在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初期就已投入積體電路與電子系統產品的靜電放電(ESD)防護設計的研究,而隨著半導體製程從微米進入奈米時代,積體電路的ESD防護能力因電晶體尺寸的微縮而大幅下降,柯教授卻始終勇於接受新的挑戰,並研發出多項關鍵ESD防護技術,順利解決產業界面臨的一道道難題,不但因此成為全球的ESD防護設計權威,也提升了臺灣電子產業的競爭力。更可貴的是柯教授在人才培育上也積極透過開設專業課程、成立靜電放電防護工程學會、舉辦定期論壇或研討會等,來深化國內在此領域之技術發展,不遺餘力地提攜後進,國內的ESD防護技術相關人才幾乎都出自其門下或經由技術轉移而受惠,對於臺灣電子產業之貢獻良多。

 

    為了建構臺灣完善的災防體系,而奉獻一生主要時間及精力的陳亮全教授,自1987年就開始以地震為對象,進行都市防災相關議題的深入研究,並在1998年擔任首次以防災為主題的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共同總主持人,1999 年驚天動地的921大地震發生後,陳教授臨危受命協助行政院研擬並通過了「災害防救法」,有了法源依據後設立專責機構「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再從加強災防科技及整合規劃中央與地方政府的災防計畫著手,提升了災害的預警與災時的應變,其後更引進災害防救應建立民間體系的先進觀念,推動防災社區的災防意識及功能的建立,未來更希望將民間災防體系涵蓋到社群及企業,大幅減少災害造成之國民生命財產損失,並積極推動國際災防科技與經驗之交流合作,貢獻卓著。

 

      劉人仰研究員在美國航太界知名企業漢尼威爾公司有二十年導控元件與儀器研發應用之相關經驗與成就,在美國因為911攻擊事件開始管制關鍵元件出口,導致我國相關飛行平台零件斷炊,衛星及自主研製計畫停滯時,正好回國將此稀有科技經驗回饋臺灣。在國家太空中心先後擔任「精密光纖陀螺儀研製」等多項整合型計畫主持人,能掌握複雜的各項模組關鍵技術,委託適合的團隊研發,並清楚定義界面及規格,最後進行系統整合,歷經十年成功帶領產、學、研單位合力研發出國產精密光纖陀螺儀及其關鍵元組件,讓精密光纖陀螺儀由原本只能外購轉為可國產自製,且性能更好,費用更低。對太空科研、自主國防及民生用途皆具有重要突破及效益。

 

      過去二十多年來,潘文涵研究員致力於推動國民飲食健康,為了能全面精準掌握國民健康狀況,將以家戶為單位的「全國營養調查」轉型為以個人為單位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並獨創華人24小時飲食回顧法食物模型、標準流程與資訊系統,取得最全面和精準的國民飲食營養資訊。並以調查資料建立「國家攝食資料庫」平臺,讓國內毒物學家在發生食安危機或研究飲食風險時,能有效快速地確認食品安全風險。另將營養健康狀況調查成果透過大眾傳播媒體揭露與持續關注,引導國民增加健康食物,減少過度加工食品,並對國人主要健康問題提出飲食營養解決方案。建立我國營養流行病學發展與促進全民營養健康之重要基礎,對國人之飲食健康有卓越貢獻。

 

       以上四位得獎者的傑出貢獻使我們的電子產業更具國際競爭力、大幅降低臺灣的災害損失、掌握了自主國防科技的關鍵技術及促進國人安全健康的飲食,功不可沒。

「2015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自今(104)年3月9日起至今年4月20日止,公開接受推薦並邀請專家學者主動發掘人選,選拔過程秉持公開、公平之原則,特成立「推薦審查會」及「自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農」及「人文社會與科教」三個審查小組,並聘請相關部會首長、學研單位首長及學者專家等26人組成「審議會」,辦理評審選拔作業。

本獎項對於傑出科學與技術人才之表揚,鼓勵科技人才長期持續從事研究發展工作,以期獲取更輝煌之成果。對於國家社會創造更優異之貢獻,讓臺灣的科技實力持續在國際間嶄露頭角,發揮影響力,以提升臺灣的國際能見度,亦為人類文明創造更美好的福祉與未來。

更新日期 : 201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