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楊紫菱副研究員 電話:02-2737-7555
E-mail:tlyang@nstc.gov.tw
「原」來這麼有趣!科技部自98年起推動「原住民族科學教育計畫」,即是以尊重原住民文化為目標,參考聯合國永續教育指標與精神,發展出以原住民知識體系為主體的數理教材,藉此提高原住民族學童的科學與數學學習興趣與能力。該計畫迄今已發展出適用8個原住民族群的數理教材,提供幼兒園到高中都適用的教材內容,讓老師們上課素材更多元豐富,學生也更有學習意願。
計畫主要成果亮點包含學前教育到國小高年級階段研發完成的兒童繪本、行動展示箱、雲端學習平台和密室數學,提供兒童不同的學習經驗,讓學習充滿驚喜、挑戰與成就感。
一、書中有族語、族語有數學的太魯閣族幼兒繪本
幼兒教育是個體啓蒙的關鍵階段,文化健康的學習環境,可奠定個體良好的自我意識和穩定的情緒。由太魯閣籍幼教師與幼教專家合作所推出的太魯閣族文化繪本,採用太魯閣語及華語雙語書寫,內容對應幼兒園教保課程大綱的語文、認知、社會和美感領域課程目標,是一本適用於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學在地文化、數概念、族語的素材。計畫團隊印製的教學用大型繪本書,可讓幼兒在圖畫書中發現大魯閣族文化和數概念,用族語說出「自己的看見」,是國內少見兼具族語、文化和數理教育的幼兒繪本教材。
繪本電子書https://mostisecrr.nttu.edu.tw/index.php?R=200&TK=2&Act=1&MK=1&PK=3&SK=393
二、打造山海教育的數位平台
以鄒族、泰雅族、雅美族的知識體系為基底,結合原住民族地理環境,打造出山海風貌的數位學習行動平台,讓使用者可使用族語編寫原住民族傳統知識與記錄當下的環境樣態。值得一提的是計畫團隊與宜蘭大同國中合作,開發運用360度3D影像科技,製作用手機就可觀看的大同鄉AR/VR自然景觀,形成實境學習情境,也增強學生對家鄉在地意識的關懷。
三、向溪流學習,魯凱族淡水魚行動展示箱
計畫團隊與屏東縣霧臺國小老師和學生們,記錄魯凱族人的漁撈智慧和在地原生淡水魚種,開發了「魯凱族淡水魚行動展示箱」,並順著北隘寮溪的上游到出海口,到沿岸的4所國小推廣魯凱族的生態智慧,推動里山、里海行動。透過計畫團隊所發展的行動展示箱,可讓學童認識魯凱族人的傳統知識與智慧,培養友善環境的生活素養;也讓平日少接觸溪流的兒童,感受到乾淨溪流才有豐富的生態。
活動影片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O2uwG2TnHAAmdBANlzNdopfhd_qYTvhw/view
四、停課不停學--原住民族數理學習行動平台
計畫團隊以宜蘭南澳地區泰雅族人的傳統知識體系,研發了數理行動學習平台,讓學習不受時空限制。該平台提供教學者和學習者選單式課程資源,可自行組裝課程內容,提供「不停學」的資源與支援。教師可鼓勵學童啟動自主學習方案自訂學習內容,在線上學習與泰雅族文化連結的數學、自然和語文領域知識。
數位學習平台http://210.240.179.125/cpsP2/
五、開箱有學問--有文化力才能逃脫的數學密室
計畫團隊結合師資生發展具文化回應教學的數學領域教材與教學設計,提供學生在文化脈絡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挑戰。「密室逃脫」為師生的創作,以原住民傳說故事為軸,設計數學推理題,學童在限定的時間內,運用邏輯推理力、觀察力、聯想力、翻找能力、統整能力和文化力,以團隊合作方式解題逃脫數學密室,培養學童解決問題和互助合作的素養。
研究成果聯絡人
熊同鑫教授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電話:(089)360045
E-mail:thhsiung10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