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科會於2月22日舉行第201次委員會議,主要內容如後:
壹、「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總期程結案前一年評鑑案
為尋求我國電信產業永續發展,維持國家競爭力,以及有鑑於國內目前並無單一之資通訊專責部會,國家型科技計畫之跨部會整合有其必要性,經98年2月國科會第182次委員會議通過「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98年至102年),以持續精進應用過去電信國家型科技計畫累積之研發成果。
本計畫執行三年半,在知識卓越方面發表累計超過3,708篇論文,在技術創新方面有751件國內外專利獲證,並積極將專利成果透過技術移轉等方式,培育產業發展需求人才博碩士1,720人年,協助國內產業技術發展,計有393件技術移轉,總簽約金約新臺幣8.3億元,直接或間接促進廠商投資約新臺幣1,093億元,使網通產業蓬勃發展,通訊產值由97年新臺幣9,835億元,成長至100年達新臺幣12,991億元,年複成長率為7.21%,在金融風暴下,101年產值約新臺幣11,192億元,仍維持平穩,產值佔全球約4.3%,排名第六。在100年,我國PND、WLAN、Ethernet LAN Switch、DSL CPE、Cable CPE、WiMAX CPE、IP Phone、Bluetooth 等8項網通產品產量全球第一,IP STB產量全球第三。此外,積極參與國際通訊標準IEEE 802.16m (WiMAX)、LTE-A等制定,累計已提出超過1,289件標準貢獻,約有512件提案被接受,其中22件有機會成為關鍵智財權(Essential IPR),並協助國內業者宏達電、聯發科、華碩、凌陽科技等投入國際標準活動,以期由技術追隨者轉變為開創者。
本計畫之各項技術研發成果已實際導入經濟與社會體系中,在寬頻上網方面,完成全世界第一個高速鐵路寬頻上網環境與驗證,解決高鐵隧道內通訊問題,並預計今(102)年完成全線佈建與測試;研發光纖到戶(FTTH)關鍵技術,並力促實現全光化網路銜接公平環境,包含建立「光纖寬頻建築(FBB)標章」機制,以及推廣促進光纖建築的普及,並促成各地方政府進行光纖網路建設。在便捷生活方面,交通部推動多卡通電子票證系統、建立智慧交通服務機制,並透過跨業整合機制,協助應用服務建置案導入寬頻影音、安全監控、居家控制、健康照護及建構警政雲端監控系統,協助偵防與蒐證,有效提升社會安全。
隨著行動手持裝置、平板裝置等產品出現,全球資通訊產業核心已由硬體製造移轉至服務與軟體,並指引出國內資通訊產業發展之重大趨勢,此更彰顯網通產業在「後PC時代」的重要性。「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持續整合產、官、學、研各界資源,凝聚各部會、大學、研究機構與廠商共識,推動臺灣網路通訊產業,提升臺灣為全球4G (第四代行動通訊)終端產業鏈發展中心。
有關「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103年退場後,就網路通訊產業有關參與國際標準之制定需有計畫的進行,以取得產業利基,為求網路通訊產業長遠之發展,已請國家實驗研究院陳院長良基、工業技術研究院徐院長爵民、行政院科技會報黃副執行秘書彥男三位共同與業界研商未來10年網路通訊產業發展之重點(如:B4G)方向,並協助構思退場後各部會間必要之協調合作項目,提出新的發展主軸計畫、競爭與預算編列方式,以及新的評鑑方式,來推動必要之事項,國科會將依議題需要召開各項跨部會協調會議。
貳、「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結案前一年暨總期程期中評鑑結果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98年至102年)是國科會推動的第十個國家型計畫。本計畫目的為因應全球暖化趨勢,提高國家競爭力與增進全民福祉,並於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安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開創能源產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改變能源使用結構等面向提供貢獻。為達能源政策綱領所揭櫫的減碳目標,本計畫選定於2050年所產生的減碳效果佔全國排碳量5%以上的單一技術,先後推動「淨煤技術」、「智慧電網」、「離岸風力」、「天然氣水合物」、「地熱發電」等五項主軸計畫。
總計本計畫投入金額:98年34.4億元、99年47.0億元、100年53.4億元、101年49.3億元,預計102年64億元,五年共投入約250億元。在知識卓越方面,四年(98年至101年)間共發表10,560篇論文、博碩士生人才培育9,253人、技術創新方面,專利取得1,007件、技術移轉1,069件、經濟效益方面,技轉金12.7億、直接與間接促進廠商投資372.6億元。各指標成果績效皆已超越總目標的設定值。重大突破茲摘要如下:
能源技術方面,太陽光電多項研發成果已超越或逼近國際指標。如:「金屬貫穿式背電極太陽電池」(MWT)效率至18.57% (國際指標:Kyocera 18.5%)、非晶矽/結晶矽異質接面(HIT)太陽電池效率至19.3%(國際指標:Sanyo 23%,HMI 19.8%)、噴塗導電技術高分子太陽電池效率 5.2% (與國際最高同等)等。並成功開發平行式搭載混和式追日系統達更高剛性與追日精密度。儲能技術研發完成有機超高電容電極,其具>200 Wh/kg之比電能量,性能超越目前國內之有機超高電容電極。生質能源結合高密度微藻養殖技術於中鋼實場實地進行廢氣減排與微藻生物質之生產,產能約150g/m3/day。並研發建構噸級纖維素生質酒精試量產廠。
節能減碳方面,照明電器已開發效率達156 lm/W之白光LED,橘光發光材料達97 lm/W濕式製程綠光、黃光OLED能量效率為目前世界記錄。研發具有300度以上全周光配光曲線之LED球泡燈,比傳統60W燈泡節省85%的用電,榮獲2012年美國R&D 100大獎肯定。另,開發高效率電源電路設計,電路結構,低壓(48V)輸出,效率92.11%,超越美國DOE 2020年技術指標。冷凍空調,台灣首部定頻離心式冰水機商轉節電效益達每年45萬度,變頻離心機商轉節電效益達每年120萬度,節電20%以上。使台灣成為冷媒離心式壓縮機主要出口國之一,亦成為全球第二個成功研發磁浮軸承離心機的國家。
主軸計畫方面,淨煤儲碳已確認我國擁有保守估計共150億噸之地質封存潛能,相當美金5000億以上之資產(碳權每噸30美金計),可儲存100年。智慧電網已結合核能所、中正、中山、中央、成大、台大等大學及台電綜合研究所,完成8處測試場域,且有40家廠商投入先期技轉金參與各測試場域之發展,總金額達3300萬元。並建置首座「百瓩級微型電網試驗場」,且電表便利貼技術獲得2012 R&D 100大獎。離岸風力亮麗成果已促成台電及民間公司永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本計畫合作,於台灣沿海風場建置測風塔,基礎以及塔架部份由台電出資建造,本會補助學界於其上設置量測儀器並進行量測研究。為我國未來發展離岸風電產業建構堅實的科技研發基礎。
參、「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102至105年)」草案
依據「科學技術基本法」規定,政府應每四年訂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經「全國科學技術會議」討論,並由行政院核定,做為擬訂科學技術政策與推動科學技術研究發展之依據。「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102至105年)」草案,即以去(101)年12月17至18日召開之「第九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總結報告為藍本,由國科會邀集中央研究院等20多個相關部會署共同編撰形成,未來陳報行政院核定後,將由相關部會共同推動。
「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102至105年)」草案除了檢視我國的科技研發資源投入、前期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民國98至101年)之重要成果、國家競爭力表現與評比外,並訂定七項我國科技發展之目標,分別為「提升臺灣的學研地位」、「做好臺灣的智財布局」、「推動臺灣永續發展」、「銜接上游學研與下游產業」、「推動由上而下的科技計畫」、「提升臺灣科技產業創新動能」,及「解決臺灣的科技人才危機」。各目標項下之策略與重要措施,將由主協辦單位合力推動,以即早達成臺灣科技轉型,掌握社會經濟發展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