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自103年3月3日改制成立已將屆2年,承接國科會奠基厚實的推動學術研究及科技研發實力,建構良好的研發創新環境,致力帶動前瞻科技研發,與產業接軌,並培養務實科技人才。
穩定學術研究資源,以需求帶動研發
科技部補助學術研究計畫是國內公私立大學校院及研究機構最主要的研究經費來源,也是養成我國科研實力的重要資源,科技部歷年均努力維持預算之穩定性。
學術研究的績效不只論文及專利,亦包括學術、社會、經濟、產業效益等面向。為鼓勵學界充分發揮創新能量,引導研究人員提案思維,科技部在104年已進行調整研究計畫申請與審查機制,不論是探索未知或解決問題,都應思考研究議題之重要性。同時,推動需求導向型研究議題,以我國社會經濟的需求與問題為中心,結合基礎與應用等各領域研究人才,共同尋找與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目前已規劃推動「細懸浮微粒(PM2.5)之監測與防護技術提升」、因應環境變遷衝擊之「臺灣水資源關鍵技術研發」及因應高齡化社會需求,整合腦科學、輔助科技及高齡營養食品之科技研究等專案。
提升產學鏈結,推動創新創業
推動多元創新產學合作,導入具產業化潛力評估機制,除積極推動前瞻技術產學合作計畫(產學大聯盟)及產學技術聯盟合作計畫(產學小聯盟),並推動運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試行計畫, 104年共盤點5,453件學界研發成果,成功產出12個商品化示範案例,國內外技轉金額達新臺幣8,000萬元,成功促進產學合作風潮。
加速新創事業人員及資金合作,包括在美國矽谷成立臺灣創新創業中心,選拔國內新創團隊進駐矽谷知名加速器,再引介國際創新技術回到臺灣,與臺灣創新快製媒合中心合作,同時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共同成立臺灣矽谷科技基金,藉由參與民間創投基金方式,建立臺矽長期夥伴關係,促使臺灣成為全球新創供應鏈重要夥伴。104年成立以來已有12家新創團隊進入知名加速器,媒介5個國際案源至臺灣。最近臺矽基金通過投資Vivo PANDA Fund案,預計將為臺灣生技醫療產業挹注4,000萬美金以上的早期投資資金。
科技加值,跨域結合
推動大學與地方政府合作,以人文關懷與價值創新角度,探討各區域、縣市面臨的人文發展與跨域治理問題,共同提出具有創新能量的解決方案,建構具公私協力與融合人文發展跨域合作機制,104年補助計畫之合作縣市計有基隆市、新竹市、苗栗縣、南投縣、雲林縣、屏東縣及澎湖縣。
科技部與教育部共同合作推動校園地震預警系統建置計畫,104年建置完成20個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主站,預計106年8月底前完成中小學校地震警報發布系統建置;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自行開發「災害決策輔助系統」整合各部會監測及預警資訊,支援中央及地方政府應變;國家實驗研究院研發斷橋預警系統,為世界首創,透過雲端全年全天候監測橋梁安全提出預警,協助民眾及時順利疏散、撤離,以降低災害。
推動多邊型國際科技合作
科技部加入歐盟Horizon 2020計畫,打破以往雙邊的科技合作模式,協同歐洲超過20國的funding agency針對優先及共通性的推動領域共同公開徵求跨國合作研究計畫,促使我國優秀的研究團隊與歐洲多國媒合,創造我國參與跨國多邊型科研合作的環境,並透過參與國際研究計畫,培育我國年輕優秀人才之國際觀及國際學術人脈。
歐盟由28個會員國所推出之Horizon 2020科研架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科技合作平台,其架構由三大支柱所構成: (a) Excellence in Science、(b) Industrial Leadership、(c) Societal Challenges。其架構下所推動的層面甚廣,包含科學、技術、人才培育、研究設備、產業關鍵技術以及全球所面臨的挑戰(例如: 氣候變遷、節能減碳、銀髮族、少子化、食品安全、海洋資源,醫療保健,資通安全)等。
為積極推動參與歐盟計畫,國內成立跨部會次長層級的指導委員會,下設4個分組:產業技術組、學術研發組、人才培育組、國際鏈結組,分別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部科國司、教育部國際司及外交部歐洲司主政,由科技部科國司司長擔任我國National Coordinator National Contact Point (國家聯絡據點之總協調人),由5個駐歐洲科技組長擔任National Contact Point(國家聯絡據點),作為我國與歐洲各國一起參加歐盟計畫的媒介及推手,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執行歐盟計畫服務辦公室,提供國內學者參與歐盟計畫之諮詢及協助。Horizon 2020科研架構整備了科技部內、外人力資源及統合部會功能性之運作,逐步推動從雙邊轉變成多邊的科技合作模式,將導引我國迎向多邊型國際科技合作的航道。
打造智慧節能、友善環境新世代園區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於104年10月獲內政部頒發綠建築評估-社區類最高等級鑽石級綠建築標章;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累計已獲得11座鑽石級綠建築標章、10座綠色工廠標章,通過12件清潔生產評定,各項標章密度居全國之冠。
104年已規劃在中興新村高等研究園區推動「未來優質生活實驗場域規劃與建置計畫」,並自105年起執行,科技部將與各部會合作,運用中興新村空間環境優勢,提供作為測試創新技術產品與服務的指定實驗場域,期許中興新村結合文化與科技,轉型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下一世代科學園區,再現中興新村風華。
成立國家資通安全科技中心,完備資安體系
科技部研擬「國家資通安全科技中心」設置條例(草案),經立法院第8屆第8會期三讀通過,總統於104年12月30日公布,行政院並核定自105年1月20日施行,已形成「行政院國家資通安全會報」、「科技部」、「資通安全科技中心」資安防護三級制。未來將致力推動資通安全科技之研發與整合,運用各項資通安全科技研發成果,研提資通安全發展策略,強化政府資通安全防護能量,降低資訊化社會之資通安全風險。
我國資源有限,加強跨域結合是必然的道路。新的一年,科技部將持續穩定學術研究資源,推動學研機構與企業、中央與地方、科技與人文、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等各領域合作;各界關心的科技基本法修法及落實,將優先就放寬研究人員兼職及研發成果收入處分之限制提出修正,逐步提升人才晉用及帶動研發創新動能;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預計於105年第四季召開,將邀請產官學研各界代表共同提供意見並凝聚共識,完成下一個四年(106-109)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持續以科技創新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