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期:110年3月23日
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聯絡人:魏淑美助理研究員 電話:(02)2737-7179
E-mail:mswei@nstc.gov.tw
全世界的語言種類數以千計,語言人口排行前幾名的漢語、英語、西班牙語等,更是隨著族群組成及社會結構產生不同的差異。語言的形式與意義具備哪些特性?語言的特性又可幫助人們看到哪些微妙關係?本次講座特別邀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特聘教授陳純音擔任主講人,與大家探討語言的秘辛與意義。
陳教授的研究專長為母語及第二語言學習,並專注於「英語教學」、「對外華語教學」及「句法學」研究,長久以來透過大量影音素材等方式,帶領學生學習外語,並瞭解語言背後的意義。究竟語言是什麼?有些人認為語言是溝通工具,有些人覺得語言就像是看透人類心境的「鏡子」,更有人認為語言像是一套「系統」,充滿規律。陳教授透過多年的探究與努力,從文化習慣、社會風俗各層面解析語言,並進一步瞭解英語的母語使用者與非母語使用者之間的差異,亦探究外國人學習中文的行為表現。
「Siri的語言跟人類的語言比一比,還少了哪些特徵,所以稱不上道地。」陳教授針對本次講座率先提出疑問與反思。尤其近年隨著AI技術興起,「翻譯」等語言相關工作似乎面臨被機器取代的危機,然人類的語言仍有許多奧秘之處,未必能被科技完整替代。語言之間究竟存在哪些人類的互動模式與生命意涵,陳教授將在本次講座一一解析!
「我們與『語言』的距離」講座時間為110年3月23日(星期二)上午10點至12點,地點在南臺科技大學。本場講座特別邀請南臺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黃大夫擔任主持人,以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語言研究所兼任教授鍾榮富擔任與談人,共同從「語言」的角度剖析人類社會,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與這一場精彩的對談講座,或透過線上直播收看。
活動網站|https://web.nstc.gov.tw/Humanitiessalon/2021/2021-3.htm
報名網址|https://ppt.cc/fcegtx
線上直播|https://bit.ly/2GrzAGR
更多精彩影片|https://bit.ly/2H0DZ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