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

齊柏林衛星打頭陣 福八首顆衛星升空 總統:盼臺灣邁向太空新時代

本案聯絡人:
國科會前瞻應用處 蔡妙慈處長 電話:(02)27377530
國家太空中心媒體公關室 鄭斐方副管理師 電話:(03)5784208分機7567、0937-209-829
E-mail:faycheng@tasa.org.tw

 

臺灣第一個自製光學遙測衛星星系「福衛八號」的首顆「齊柏林衛星(FS-8A)」,歷經運載火箭數度延期,終於在臺灣時間今(29)日凌晨2時44分,搭乘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Transporter-15航班發射升空。火箭升空3分鐘後整流罩脫離、8分鐘後完成第一節火箭回收,後續進入510公里高度釋放共乘衛星,最終推進到561公里,預計於5時04分將FS-8A釋放進太陽同步軌道,準備展開對地表取像的光學遙測任務。

 

賴清德總統在直播節目中表示,福衛八號星系將構成緊密的對地觀測網絡,守護國家安全並提升人民福祉,讓齊柏林導演的精神延伸到太空,繼續守望臺灣、觀照世界。並在太空科技與產業努力,讓臺灣邁向太空新時代。未來,政府會持續跟產學研界攜手合作,大力發展太空產業,讓臺灣成為國際太空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國科會吳誠文主委則親臨位於新竹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衛星操控中心視察火箭發射及衛星聯繫情形,吳主委指出,齊柏林衛星代表臺灣善用科技實力進軍太空產業,產業界能累積寶貴的技術能量與飛行履歷,鍛鍊進入太空產業的實戰能力,而未來衛星影像的多元應用與加值服務,也拓展出臺灣太空產業的新商機。

 

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董事齊廷洹先生也錄製影片,共同關注齊柏林衛星的發射情形。他表示,隨著衛星升空,齊柏林不再只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代表台灣的精神,用「看見」的力量去創造與改變,用更高的解析度,讓台灣人看見家園。

 

TASA主任吳宗信表示,做為台灣第一個自製遙測星系打頭陣的衛星,他期盼齊柏林衛星順利進入太空執行任務,待星系布署完成後,建立高解析度、每日多次取像、具全球覆蓋能力的對地觀測網路,用於救災防災、國土規劃等,持續守護台灣。他感謝台灣產官學研界及太空中心同仁的共同努力,為台灣的太空發展踏出重要的一步。

 

福衛八號計畫主持人劉小菁也回傳發射前談話,從11月上旬到今日,因為發射行程衝突、美國政府關門、火箭整備進度不如預期等,共經歷數次發射日期的更改,但她仍堅信,8A一定會發射成功。

 

齊柏林衛星乘載的Transporter-15火箭,於凌晨2時47分進行整流罩分離,2時52分回收第一節火箭,同一時間,第二節火箭進入停泊軌道熄火滑行,3時38分開始於510公里軌道釋放5顆臺灣的立方衛星,4時29分後點火前往561公里軌道,齊柏林衛星則預計於發射140分鐘後(約臺灣時間凌晨5時4分)進入任務軌道。

 
TASA指出,齊柏林衛星的關鍵元件自製率達84%,由TASA匯聚33個國內產官學研單位的能量共同研發。衛星在太空執行任務之餘,也連帶讓這些元件取得實績,獲得國際太空產業相當看重的飛行履歷(Flight Heritage),增進臺灣太空產業發展優勢。

 

福衛八號星系任務共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採依序研製,自今(2025)年起逐年發射,預計2031年全星系佈建完成,屆時將可提供每日多次再訪與全球覆蓋的衛星影像。

 

照片、影片資料雲端連結: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rWdbNos7yQ6YAxHfWao_erTSkc88vdHR

 

 

更新日期 : 2025/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