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圓滿落幕
在各部會積極協助下,籌備工作長達一年多、歷時三天的「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已於今(7)日順利結束。科技部部長楊弘敦於會後向外界說明,此次會議以「智慧」、「低碳」、「健康」、「永續」為主題,在「基礎環境」、「智慧生活」、「經濟發展」三大主軸下,討論四項關鍵議題,包括「創新再造經濟動能」、「堅實智慧生活科技與產業」、「育才競才與多元進路」、「強化科研創新生態體系」。經過三天來自產官學研各界菁英的熱烈討論,四項議題皆得出許多關鍵結論,將作為日後政策執行之重要依據。
‧「育才競才與多元進路」,累積優質人力資本
楊部長進一步介紹,「基礎環境」層面中共研擬兩項議題,其中有關「育才競才與多元進路」議題,由於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我們發展經濟、馳騁全球最寶貴的資源,在數位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下,未來將加強培育兼具領域專業及數位能力之跨域人才、活絡高階科研人才的產業發展管道、同時積極爭取國際頂尖人才,提供未來產業數位化、自動化與智慧化所需的高素質人力資源。
‧「強化科研創新生態體系」,提升科研創新能量
為了厚實科技研發基礎並有效推動各種創新產業,針對「強化科研創新生態體系」此項議題,提出的策略重點包括,透過「科技前瞻」完善科技政策規劃,強化科技決策支援系統,並完備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法制環境。此外,鼓勵多元科研發展,改革學術研發成果評鑑制度,同時強化大專院校與各部會法人的合作機制,推動需求導向的產學合作機制,以加強產學研合作鏈結。
‧「堅實智慧生活科技與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及人民生活
「智慧生活」層面,以「堅實智慧生活科技與產業」作為主要議題,將從農業生產、醫療技術、災害防治、綠能開發、環境品質以及資通安全等六大面向著手。農業生產部分,將強化動植物健康管理,建構農產品安全體系,發展智慧農業生產;醫療技術部分,將推動精準醫療,以智慧科技提升醫療品質, 精進兒童醫療及食品安全機制;災害防治部分,將發展智慧防災科技,強化都會區與流域、國土坡地耐災能力,加強關鍵設施耐震能力,並提升職場安全;綠能開發部分,將加強再生能源供應及資源循環應用,落實智慧電網,發展綠色科技及節能減碳技術;在環境品質部分,將加強感測技術研發,布建環境品質感測物聯網,並智慧化環境執法;最後在資通安全部分,將積極研發新興資安技術,發展我國資安科技與應用服務。
‧「創新再造經濟動能」,讓創新創業開展經濟榮景
「經濟發展」層面,則以「創新再造經濟動能」為主要議題,重要策略將聚焦環境面、產業面、技術面。其中環境面將透過產官學研各界,合力打造創新創業的友善環境;產業面將健全區域創新產業聚落成長動能,厚植產業創新研發能量,並活絡區域創新發展;技術面將強化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支援,並研發數位經濟發展所需之技術,完整建構創新產業的數位經濟發展模式。
‧各部會任務日新又新
楊部長表示,隨著國際競爭強度與國家階段性的發展需求,各部會的任務內涵早已歷經多次演變,以科技部為例,雖然從國科會時期到現在的科技部,都是以提升國家科研競爭力為首要任務,但內涵已從鼓勵學術研究、從寬審查研究計畫的科研1.0、鼓勵論文發表到重視學術創新與產學合作的科研2.0至4.0、一直到目前強調「創新的基礎研究與驅動新創企業的模式,以回應國家經濟發展、民生福祉和社會安全的期待」的科研4.5階段。楊部長特別提及,未來要追求的是進階到科研5.0,亦即「強化需求導向創新研發與產學合作,使科技研發引領並促進產業升級、創新與經濟發展」。
‧各項執行任務即日展開
楊部長最後強調,會議的圓滿落幕不是工作的終點,而是各項執行任務的起點,科技的發展與創新是國家發展的關鍵,各部會未來的工作,可說是任重而道遠,要一起調整步伐,掌握方向,共同發揮最大的執行力,為國家的科研,為產業的發展,為人民的福祉,開創嶄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