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委朱敬一今(8/13)日宣布,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第四期(二林園區)轉型為精密機械園區計畫已完成報院程序,將以永續發展為前提,結合國內研發能量,帶動地方發展。對於各界關心的農業用水問題,擇定引水工程改由莿仔埤圳中游約12公里處開始引水,中期預估引用農水最大量降為1.22 萬噸/日,不到原先6.65萬噸/日的五分之一,使農業生產衝擊減至最小。汙水排放則減少至六分之一,採環評通過之原案,於彰化自強大橋處排入濁水溪,減低環境衝擊。
朱敬一同時宣布,為配合二林轉型為精密機械為主力的園區,國科會將啟動「高科技前瞻設備研發產學合作計畫」。每年編列一億元預算,連續4年,每年媒合10到15件業界與學界的研發合作。預計加入學校包括:成大、台大、台科大、中興、中正、虎尾科大、逢甲大學等頂尖與地區大學,將針對機械人、工具機、精密加工等機械業未來重點進行布局,使中部科學園區成為精密機械業的重鎮。
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說,二林也將是國科會推動「小聯盟產學合作」的重點場域。過去我國產學合作均是單兵作戰,未來國科會將在二林推動中部的機械產業小聯盟,以關鍵技術為核心,積極補助教授與企業群合作,引領即將成為兆元產業的機械產業向上提升。除一百多家已表達興趣的國內廠商之外,賀陳弘表示,國科會也將赴日本與美國招商,希望能打造二林為一個區域級精密機械園區。本月15日,二林園區招商說明會,鴻海集團與機械業關鍵零組件廠上銀均將派員參加。
朱敬一表示,二林園區轉型計畫自2月初上任迄今,歷經六個月方定案,過程中,國科會採取開放的態度,在兼顧大環境變化、地方繁榮、產業需求、環境友善的原則下,聆聽各方意見並評估所有方案之可行性。今日核定的方案,也許無法讓各方均百分之百滿意,卻是可使二林園區繼續往下走的最佳方案。
與原方案相較,二林園區開發修正要點有三:
一、產業轉型:依據低耗水、低排放的原則,降低光電產業比重由60%到20%,不含面板製造,以光電材料與光學元件、背光模組等產業為招商目標。半導體由10%提高為20%,但不含晶圓製造。精密機械招商目標增幅最大,由原先10%提高到35%,其餘則為生物科技與綠色能源。
二、降低用水:長期總用水量由原先16萬噸/日,降低到2萬噸/日,降幅高達八倍。
三、不由莿仔埤圳上游引用農水:由於中期用水缺口由原先最多6.65萬噸/日,降為預估量1.22萬噸/日,降幅高達五倍以上,對「環境永續」做最大的尊重。國科會改採中游引水,自民國109年水利署中部聯合供水工程完成起,將增加調度1.52萬噸/日自來水。屆時將不再引用農水。
朱敬一再度重申,二林園區轉型是用八分之一的用水,六分之一的排水,去完成百分之百的開發。「未來,國科會科學園區的開發原則將是求取產業需求、環境友善、地方繁榮的三者平衡,」他強調。二林園區將設定廢水回收的高標準,並將邀請環保與地方團體貢獻意見,於園區內儘量興建環境友善所需之公共設施。
朱敬一表示,國科會將立刻依據修正後計畫,依法進行環境差異分析。希望以原計畫八分之一的環境衝擊量,使環評委員放心,爭取較為有利開發的條件。
表一、產業結構修正表 (資料來源:國科會)
原計畫 調整後
主流產業 光電 60% 20%(不含面板製造)
半導體 10 % 20% (不含晶圓製造)
精密機械 10 % 35%
潛力產業 生物科技 10 % 15%
綠色能源 10 % 10 %(不含LED磊晶製造)
表二、用水量檢討 (資料來源:國科會)
年度 104 105 106 107 108
總計CMD 6,000 9,000 12,000 15,000 17,000
中期
引水 1,200 4,200 7,200 10,200 1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