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會前記者會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將於12月5日正式登場,

各部會協力擘劃臺灣科技政策藍圖。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即將登場

主導我國科技政策規劃、每四年舉辦一次的「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即將於12月5日起在國家圖書館總館連續召開三天。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將以「智慧」、「低碳」、「健康」、「永續」為主題,在「基礎環境」、「智慧生活」、「經濟發展」三大主軸下,廣邀產官學研各界菁英,共同討論四項關鍵議題,並以長期前瞻之視野,研擬相關策略及措施,以求完備科研基礎環境,開創經濟榮景,並善用新興智慧科技,為全民打造安全永續的優質生活。

 

‧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是主導科技發展的領航艦

首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於民國67年召開,是為了配合十大建設完工之際,國家經濟工業高度發展的需要,之後不僅每四到五年持續召開,更在民國88年透過《科學技術基本法》的制訂,明文規定每四年舉行一次,不僅奠定我國經濟與產業的重要基礎,更可說是主導我國科技發展走向的領航艦。

 

‧歷屆會議皆與時俱進調整目標

歷屆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皆與時俱進且前瞻地調整目標。從早期著重在國家建設及基礎科技發展,至民國80年代後,將視野擴展至21世紀的科技發展,開始強調科技創新力及國家現代化。民國90年代後又進一步提升目標層次,以創新科技引領國家邁向知識經濟時代。第八次會議更納入人文層面,在力求科技創新之餘,不忘強調生活品質與社會關懷。而後歷經金融海嘯、歐債危機、及全球產業版圖劇烈變動的衝擊,第九次會議高瞻遠矚地開始思考臺灣科技轉型的課題,期許在變動後的新秩序中,站穩自己的腳步。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以全新格局迎向挑戰

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變化,「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以立基過去、展望未來、放眼全球的宏大格局,謹慎擘劃未來科技政策藍圖,以「智慧」、「低碳」、「健康」、「永續」為主題,在「基礎環境」、「智慧生活」、「經濟發展」三大主軸下,討論四項重大議題,包括「創新再造經濟動能」、「堅實智慧生活科技與產業」、「育才競才與多元進路」、「強化科研創新生態體系」,總共擬定57項策略及173項措施,期望從人才、制度、設備等環節多管齊下,建構有利科研活動多元發展的完善基礎環境,並積極運用智慧科技,在農業生產、醫療技術、災害防治、綠能開發、環境品質及資通安全六大面向,全方位提升國人生活品質,最後透過環境面、產業面、技術面的同步規劃,以數位經濟模式活絡創新創業,建立創新創業的友善環境,讓創新產業的活力與創意,再造經濟發展動能。

 

‧廣納多元建言,重視公民意見

政策的研擬不僅歷經多次跨部會的橫向協調,以及專家學者的專業建言,更格外重視社會公民之多元意見,除了透過「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官方網站及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蒐集公民建議,更特別在大會之前舉行北部、中部、南部三場說明會,直接與民溝通、傾聽訴求,且說明會及正式大會的問題與討論,皆突破以往採用sli.do線上系統,提供與會來賓以數位化方式即時提問,並讓現場所有人都能共同參與,針對不同問題表達心中的認同度,為會議進行增添科技含量。

 

‧各部會齊心協力,開創科技發展全新里程碑

「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同步考量科研活動的供給端與需求端,全面強化科研環境的基礎面與應用面,其最終的目標,是在回應國家發展、人民福祉、與社會整體的需求,相信經由「第十次全國科學技術會議」的精心擘劃與各部會的齊心協力,必定能在維護社會整體效益的前提下,開創出我國科技發展的全新里程碑。

 

更新日期 : 2016/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