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全國科技發展策略規劃系列會議-策略深化會議 會後新聞稿

發稿日期:108年8月23日

前瞻及應用科技司 聯絡人:鄒旻槐科長 電話:(02)2737-7536 E-mail:mhtsou@nstc.gov.tw

 

「策略深化會議」廣徵專家意見
為廣納各界建言,完備我國科技發展策略,科技部於本(8)月啟動「全國科技發展策略規劃系列會議」,繼陳副總統建仁主持之「策略高峰圓桌會議」後,續於昨(21)日舉行「策略深化會議」,除邀請中央研究院廖院長俊智蒞臨致詞,並邀請產官學界代表逾80人,以分組會議方式,就「科技變革帶來機會與挑戰」以及「科技施政因應變局之應有作為」兩項主軸,以及「如何讓科技創新驅動經濟成長」、「如何因應第四次工業革命」、「如何促進政府與民間之合作擴大科研動能」、「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對科技政策之衝擊」等四大關鍵議題,深入討論我國面臨的挑戰、機會及因應策略。

 

聚焦關鍵議題,凝聚各界共識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於致詞時強調,我國資源有限,面對快速變化的全球競爭局勢,必須匯聚政府與民間資源,聚焦發展優勢領域,長期深耕,以展現科技的價值。少子化使科研人才短缺的問題更加嚴重,連帶影響產業發展。同時,面對國際的劇烈競爭,科技發展的相關體制必須有所調整,上中下游的整合相當重要,方能即時回應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需要。例如,政府科技計畫經費配置,上游與中下游所占比例分別為37%與63%,應審視如此配置是否有助於增加上中下游整合。另外,如何協助科技產業永續發展,亦是以科技立國自許的台灣需要積極思考的課題。陳部長希望各界先進踴躍建言,提出貼近我國科技發展需要的策略。


中研院廖院長致詞時提出科技發展的三個要素:人才、資金、決心。我國雖面臨少子化挑戰,然而近三分之一的大學教授即將於未來十年內退休,反而是科學人才的發展機遇,我國應鼓勵青年投入科研活動,並加強留才與攬才,以因應未來發展的人才需求。我國全國研發經費占GDP約3.2%,與他國相較並不遜色,且其中八成來自業界,政府於規劃資源投入時,應與業界形成互補,以未來長期的人才培育與關鍵技術研發為主。另外,政府應思考如何建立制度與完善法規,落實政府的決心,達到下個十年、二十年的目標。


分組會議深入討論我國科技發展策略
本次策略深化會議採分組會議方式進行,產官學界代表分成四組,每組由兩位來自產學研不同領域之意見領袖主持,就前述關鍵議題進行深入討論。與會人士建議,科技創新必須符合產業與社會需要,始能驅動經濟成長,因此,政府應有效整合學界、研發法人與業界的能量,長期支持相關應用科技研發,逐步發展關鍵優勢領域的技術,並鼓勵大學教師創業或與業界合作。同時,放寬新興科技發展的法規限制,建立創新沙盒機制來鼓勵服務業科技創新,以及設置產學媒合平台、技術授權專屬平台或國家級轉譯中心等,支持學研界與業界進行人才交流、跨域合作及創新實驗。政府公務體系的思維與文化亦應有澈底的改變。同時,台灣已進入企業二代接班潮,應重視二代接班所面臨的產業轉型與升級問題。

 

此外,亦有與會人士建議,不應讓經費高度集中於少數產業需求,探索新現象、難度高的研發活動亦應有經費去支持。政府在編列預算時,應考慮讓政府研發經費有持續與適度的成長。科技計畫可採用零基預算概念,若計畫夠好應核定更多經費,藉以解決雨露均霑的問題。科技計畫的資源分配應能對應產業現況,應用研究成果去看績效,著重於成果對社會的影響力,而非僅重視論文產出。
 

為支持新創產業的發展,政府可評估推動,活化閒置國有土地來降低新創公司取得土地成本之措施,同時亦可制訂適用於新創產業、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的技術移轉準則,來協助並活絡跨領域技術移轉活動。國內育成中心應納入民間企業投資來創造更多收益。
 

第四次工業革命已是現在進行式,在AI、物聯網等潮流下,政府應透過法規環境的支持,強化數據之加值應用,整合相關領域(AI、5G、IoT、邊緣運算、雲端運算等)的產官學力量,建立整體發展策略,並可設置相關科技的實驗場域,以利科研發展之創新應用與實踐。應多關注AI應用,投入更多資源在產業應用發展,方能創造更多收益。
 

最後,與會人士強調,未來科研的跨域應用將更為普遍,國際科研人才競逐亦勢將更為激烈。在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對科技政策之衝擊上,人才培育體系應更具彈性,應持續推動或鬆綁有利於人才延攬留用的法規與制度、放寬學程、系所名額及學位授予的彈性,並鼓勵學校與業界合作,培育產業所需要的AI、軟體及跨域科技人才。亦應思考我國的教育體系應如何連結產業及世界。人才的延攬與留用,也應加強與國際接軌,放寬相關勞動與就業法規限制,並提升學校聘用、敘薪、升等之彈性,積極爭取國際頂尖人才來台。亦應進一步研究新加坡、韓國等國教授與研發機構研究員等薪水與薪水成長率,提供我國政府參考。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致詞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致詞

更新日期 : 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