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日期:108年4月7日
綜合規劃司 聯絡人:張婷韻科長 電話:02-2737-7979 E-mail:tychang@nstc.gov.tw
為延攬國外優秀學術研究人才來臺任教,科技部陳良基部長繼去(107)年3月率團赴美攬才,於今(108)年3月30日至4月6日再度率團至英、法、德三國舉辦海外攬才說明會,期吸引本國優秀學者返國或外國人士來臺任教。繼3月31日於英國倫敦、4月3日於法國巴黎, 4月6日最終站在柏林我國駐德國代表處舉辦,各場次均有上百人參與,3場出席總人數更逾500人。
陳部長本次共率國內9校大學校長、副校長等13位學校代表參與,現場均展現各校特色,另亦有11位已獲得107年「年輕學者養成計畫」的年輕學者於現場和與會的當地學者進行交流,會中吸引逾百人參與,場面熱絡。駐德國大使謝志偉於開幕致詞時表示,臺灣是個島國,需要走出去鏈結國際,非常歡迎陳部長本次率團至柏林,強化臺德雙邊的交流合作,並肯定本次說明會可讓當地年輕朋友更了解臺灣的優勢,期盼更多優秀人才共同為臺灣的未來打拼。
陳良基部長表示,本次攬才有兩大目的,一方面秉持「良師興國」的理念延攬優秀年輕學者投入臺灣的教學和研究,另方面為因應「第四次工業革命」,透過厚植人才,為臺灣奠定良好科研及發展契機;臺灣雖然是小國,但在科研與產業的國際影響力相當大,以本次「德國漢諾威工業展」來說,臺灣是亞洲第三大參展國。臺灣提供多元之研究補助計畫可槓桿國際資源,此次海外攬才即是要讓當地年輕學者瞭解臺灣的科研環境優勢與國際競爭力,為臺灣招攬國際年輕優秀的科研人才。科技部並說明政府已提供之各項高階科研人才發展補助措施,規劃透過多元國際交流及延攬、培育獎補助措施,將人才帶回國及送出國,橋接供需,以營造生生不息之人才流生態系。
會中已獲得107年「年輕學者養成計畫」的得主國立成功大學洪瀞助理教授亦於現場分享自身經驗,感謝政府及科研人員多年來努力的強化科研環境,提供年輕學者更好的基底,讓他們可以去挑戰更困難的目標,而臺灣目前確實已具備與海外重點科研機構競爭的實力,因此,非常鼓勵海外年輕學者把握機會,來臺發揮所長。
此次攬才團隨行的11位年輕學者計畫得主表示,除了拓展自身的國際視野外,也更瞭解國外各學術領域的發展。計畫得主在說明會的交流時段與海外學生分享自身的計畫申請經驗與學校教學研究的狀況;同時,也瞭解海外學生對臺灣研究環境的期待與憧憬,針對學生的種種疑惑與擔憂給予適切的說明。成大年輕學者計畫得主分享,因為年輕學者這項計畫的鼓勵與經費支持,讓他敢大膽地提出非常具挑戰的研究議題,以3至5年的時間嘗試去突破解決。此行出訪的計畫得主們,對於科技部高度重視攬才及育才表示感謝與肯定,也慶幸自己做出回到臺灣的決定,並鼓勵海外學者來臺/回臺一起在研究的路上向前衝,他們要告訴海內外學者―在臺灣做研究,你不會孤單的!
本次於歐洲舉辦之3場說明會,出席學人發言踴躍,也非常感謝科技部能率團至歐洲,向當地學人說明臺灣科研環境與優勢,並肯定科技部及教育部能提供這麼多資源,協助海外學子回臺發展;多位學人於現場了解臺灣科研環境優勢後,即表示回臺任教與服務之高度意願。
陳良基此次歐洲攬才活動亦達成臺灣在國際科技交流史上的多項創舉,包括在4月1日會見英國商業、能源及產業策略部(BEIS)主管科技及教育的首長,為臺英史上科學最高首長的初次會談;4月2日出席英國國會教育委員會針對第4次工業革命進行的聽證會,分享臺灣20年來在考試及教學制度方面的創新變革,此為該委員會相關系列第1個國際部長級的徵詢;4月4日出席由德國國會議員Wilsch主席所率的20餘位跨黨派議員的歡迎會,德方國會議員出席人數創下臺德交流之紀錄;4月5日拜會德國聯邦經濟能源部(BMWi)次長,雙方就工業4.0、大數據、人工智慧、5G的發展深入探討並同意持續強化雙邊的交流合作,此為臺德雙方主管科技與經濟的最高首長會談。
科技部歐洲攬才團德國場大合影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於歐洲攬才團德國場致詞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於歐洲攬才團德國場與海外學人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