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行政院科技會報、教育部與國科會今日(14)宣布,未來3年將建立跨部會工作平臺,結合我國海內、外中央研究院院士、學界與海外科技社團之人脈,自102年至105年起,三部會聯合出資1.5億提供116名學生公費,推薦申請全球排名前30之頂尖學府或知名研究機構攻讀博士或進行博士後研究,詳細辦法將於今年12月公布。
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表示,由於我國留學人數減少,在歐美頂尖學府的確已出現大陸裔學者較多,臺灣裔學者出現斷層的現象。多位中央研究院院士均表示憂心,也表達願意協助,讓臺灣優秀學子有更多的機會進入國際頂尖研究環境。他將於7月1日開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中,與多位院士共同研擬此一議題,未來透過國科會與教育部駐外據點能建立一網絡,推薦已甄試上頂尖科技人才公費,或有意願赴海外進行博士後研究的學生,提高學生進入頂尖學術機構的機會。
有別於公費與博士後海外之現行制度,尖端科技人才國際培育方案,未來6個月將由中研院、科技會報、國科會與教育部共同選擇,指定我國未來所需之尖端科技領域與優質研究機構。原則上以全球排名前30名大學為原則。教育部長蔣偉寧表示,在公費部分,將甄選優秀學生,請海內外知名學者或院士推薦,必須被這些科系或機構錄取,國家才會撥款。
在國外博士後研究部分,國科會主委朱敬一表示,國科會現行已有「補助博士後赴國外研究作業要點」,未來會新增「尖端科技人才」類,希望透過推薦能提高博士後進入尖端學研機構的機會。目前國科會正與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理研,RIKEN)、德國科隆附近的尤利希研究中心(Julich Research Center)、美國國家衛生院(NIH)下屬的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NIDA)等機構,協商有關我國博士後人員前往研究之培訓機制,詳細計畫預計於今年底公告。
與會首長一致表示,目前,國家財政不算寬裕,但行政院科技會報、教育部、國科會共同「擠」出經費後投注於人才培育,正反映我國科研與高教界對這個問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