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先秦兩漢的投票與集體決策
【主講】司馬唐 Thomas Crone (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助理教授)
【主持】郭梨華(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邱文才(輔仁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時間】2025/09/22(一) 10:00~12:00
【地點】輔仁大學文開樓 LE3A 會議室
【地址】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510號 (捷運輔大站1號出口)
【舉辦方式】實體會議
【主辦單位】輔仁大學中文系、輔仁大學哲學系
【主講者簡介】
司馬唐(Thomas Crone)專研中國古代思想史與文獻學。2020年獲德國波鴻大學博士學位,2021年起任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博士後研究員。2023年受聘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出任訪問助理教授。其最新學術成果包括〈史官證人: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敘事權威〉(The Scribal Witness: Narrative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早期中國》)、〈孔子重複自己:論〈論語〉的本質與來源〉(Confucius Repeats Himself: On the Nature and Sources of the Lunyu,《通報》)、〈綿延不絕的抗議?中國諫議史的多重視角〉(Perduring Protest? Perspectives on the History of Remonstrance in China,博睿學術出版社)。
【摘要】
投票(voting)往往被視為現代民主最核心的特徵,甚至是其本質。不過,如果從更寬廣的角度來看,投票的實踐早在民主誕生之前便已存在,並且在遠離民主的脈絡中同樣發揮作用。這場演講的目的,希望能帶領聽眾跳脫「民主」的框架,會指出這一集體決策的形式幾乎與我們所能追溯的最早文獻同樣古老,即便在「非民主」的情境下,投票也以多樣方式被實踐並受到重視。為此,我將以先秦至兩漢時期的傳世文獻與新出土材料為例,考察其中記載的不同投票事件,揭示其所處的多種社會情境,並推測文獻記錄之外可能存在的場合。同時,我將分析投票的多樣形式與運作方式,並反思現代學界對其在決策過程中地位的不同評價。通過這場演講,希望讓大家重新認識這項常被忽略的實踐,也能看見其中仍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與研究的議題。藉由回顧早期的表決實踐,我們得以追溯一種至今仍深刻影響當代社會與政治生活的制度行為,不僅有助於理解其歷史起源,也讓我們更清楚地把握其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在今日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